您的当前位置:领域 > 文化 领域
天才的国学大师,猪一样的队友
就像泊松为了推翻光的波动说而提出“泊松亮斑”假说反倒证明了光的波动说,1930年,作为汉字拼音化的支持者,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先生在美国写的一篇奇文《施氏食狮史》。这篇文章中每个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仅声调不同: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市。是时,适施氏适是市。施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先生本寄希望于这篇文章来证明文言文中可能会出现汉字拼音化带来的问题在白话文中不会出现,而最后却是大家一致以他的这篇文章大力反对汉字的拼音化。
有这脑子,还会倒数第二?
高中期末考试,全班倒数第二向倒数第一要答案抄,倒数第一把答案递给了他。
结果成绩出来后,倒数第一还是倒数第一,但倒数第二却考到了班级中游。
倒数第一大惑不解,
倒数第二解释说:大部分是选择题,排除你和我选的答案之后,正确率就会比较高。
有一类诗,正着读,倒着读,都是诗
在清代,江西临川有个诗人叫陈琼仙。这个诗人并不怎么有名,但有个特色,就是喜欢写,也就是正着读还是倒着读能读地通的诗。他所创作的中,仅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就高达27首之多,其中有一首《秋月》如下: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我爱你,我爱你多一点
网络情人节当天,一男子给女友发了个520元的红包,附言“我爱你!”。
不久,女友给该男子回了个5.20元的红包,并附言“我爱你多一点!”
有文化,真可怕!!!
韩剧《商道》:我要买个图书馆,打包带走
清乾隆时期,在乾隆皇帝主持下,由纪晓岚等360多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将古代文学作品分经、史、子、集四部最终编成了一部《》。
这部藏书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就是这么浩瀚的一部藏书,2001年曾出现在韩剧《商道》中,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男主角林尚沃竟然跑到中国的一个书店说要买,还买到了,然后提在手里(如图)就带走了。这可是要一部阁楼才放得下的《》啊。
人人都有1000万存款忘在银行
其实你在银行有1000万存款。
只不过,你忘记了取款密码。
每输入一次密码需要2元,
一旦正确,钱就是你的。
不着急,不放弃。
心若在,梦就在。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广告
福尔摩斯与福建人
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小品中吐槽福建人H和F不分。
之后,这个梗一致在网上被人调侃,最经典的当属网友“一只沉默的小羊咩咩”的微博提问“第一个把Holmes(福尔摩斯英文名)翻译成福尔摩斯的会不会是个‘胡建’人?”
接着,严肃的网友开始各种翻阅考察,虽然考证否认了“福尔摩斯”是福建翻译家林纾首创,但更早译成“福而摩司”的翻译者之一的黄鼎却是福建厦门人。
英语语法:一般将来时,美国人一般不说will / going to,而以俚语替代
初中学《英语》时,英语老师一般会说一般将来时主要有两种形式will 和going to ,但英语老师没有说的是在生活中,美国人一般都不会用这两个固定语句,而会以俚语替代。比如说:
《阿甘正传》中,阿甘有一句经典台词:
“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即:going to) get”
( 我妈妈常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将会尝到的哪种滋味)。
(在美国一盒巧克力通常有十二块或二十四块,每块都有不同的包装、口味、形状和颜色,并且在以前是没有标志的。只有在拆开放在嘴里,品尝了之后,你才知道个中滋味。)
与此类似,got to 和 want to 也有类似的缩写;
日本政客,没你想象中的无能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出现一本很有名的书《中国可以说不》。
这本书可以说是点燃了当时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情绪。
在这一强大社会影响的背后,这本书却又被评价为是对日本右翼政客(“国有化”钓鱼岛的那位)和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合著的《日本可以说不》的拙劣模仿。
狮身人面神的死亡
在埃及胡夫金字塔旁边,树立着一尊以胡夫肖像为原型建造的神像,也即狮身人面像。
后来,传说随着古埃及文化一同传入古希腊,被古希腊神话消化吸收,也因此留下一个著名的传说。
传说,天后赫拉曾派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问他们,猜不中者就会被它吃掉,这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
俄狄浦斯猜中了正确答案,谜底是“人”。
羞愧万分,跳崖而死(??这家伙不是长翅膀的吗??)。
我的名字取自希腊神话,不是恐怖组织
在古埃及有一个母性与生育之神,名叫,为古埃及九柱神之一。
传入希腊后被希腊人称为伊西丝(Isis),并在欧洲广受欢迎,许多父母喜欢为自己女儿取名Isis。
好死不死,2006年巴格达迪在中东建立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简称ISIS。
自此,伊西丝们开始广受自己名字困扰。2015年旧金山女工程师伊西丝·安查丽因名字问题导致脸书账号被冻结;据传,连英剧《唐顿庄园》中庄园男主人约翰·贝茨的爱犬Isis也是因为这一原因被编剧提前“写死”
中国四大刺客,就他最有名,也就他没成功
中学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中有句话说道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这句话中中到的专诸、和要离,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极著名的刺客。他们与后来上演图穷匕见刺杀秦王的荆轲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刺客。
不过,话说这几个人虽然名列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首,但刺杀的成功率却并不高,里面除了众所周知的荆轲刺杀未遂之外,其他三个当中的刺杀行动也并未成功,成功率仅有50%,不可谓不高。
中国的第一则征婚启事
1903年,中国国学大师“妾王氏殁”后,在《顺天时报》登了中国的第一则启事征婚。
征婚启事出来后,曾有好友问他有什么择偶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
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征婚的时候,还不忘吐槽一下广东人的语言问题。据说,当年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在讨论变法细则时,也是由于语言不通,最后只能书面交流。
澳大利亚的 to die 与 today
在中国,因为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英语一般都是用美音教学。在美国,一般人却都很喜欢听以伦敦腔为代表的英式英语。英音和美音也构成了英语口音的两大流派,作为世界第三的澳音则显得乏人问津,甚至成为众人调侃的对象。
网上就有段子吐槽澳洲人总把 [ei]发成[ai],说:
一个澳洲人刚到美国,过马路的时候差点被车撞到,司机对他吼道:“Do you come here to die?”
澳洲人听后,还以为司机是和他寒暄,回道:“No, I came here yesterday(昨天)!"
司机:“Fucking 。”
悍妇为何俗称“母老虎”,母老虎的痛又有谁知?
中国文化中,往往喜欢把脾气暴躁的女人称为“母老虎”。
或许很多人会问,雌性老虎为什么会形成母老虎的性格?
话说,这都得怪那些雄性动物。
在进化过程中,它们为了更好地传承自己的基因,进化出了一种密密麻麻长满倒刺的生殖器官,以使它们能够在交配过程中刮出其他雄性残留的精子。
这些小钩由角蛋白构成(成分同爪子)。
由此可想,在交配的时候雌性一方将会是多么的痛苦。
在台湾,马铃薯一般不叫“tudou”,因为“tudou”另有所指
某日,一公司几个员工加班到很晚。
其中,有一个是台湾人。
下班后,大家相约一起去吃夜宵。
在摊点,夜宵上齐后,那个台湾员工立刻说:“嗯,我最喜欢吃‘tudou’了”,然后手伸入装满的碟子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
一旁的几个大陆员工看到后,一脸茫然,这家伙莫不是傻了吧。
后来,大家才知道,因为在台湾广泛使用的闽南语中,“”的发音为“Tou-Dau”,和土豆很像,所以在台湾马铃薯一般只叫马铃薯而不会叫土豆,而则会发音为“Tou-Dau”,而大陆人一般很容易就听成了“土豆”。
“冒”字上半部分不是“曰(yue)”
东汉时期著作《说文解字》中对于“冃”的解释为“小儿蛮夷头衣也”,也就是说在古代“冃”字指代的其实就是帽子。
由此可知,中原成年人在秦汉时期并不兴戴帽,帽子是北方少数民族御寒的首服。
《汉书·隽不疑传》中有“著黄冒”的描述,可知“冒”字和“冃”字一样指代帽子,并且还是以“冃”字为偏旁。
只不过,在生活当中人们一般都不太了解这点而认为“冒”字是由“曰”+“目”构成的,这也使得“冒”几乎是写几个错几个,由此成为了天下第一易错字。
以色列文化的代表,其实不是六角星
以色列国旗上的图案为一个蓝色六角星(实际上由两个交叉重叠组成的)。
这个六角星是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王国大卫王盾牌上的标志,名为大卫之星,或叫大卫星、大卫王之星、所罗门封印、大卫盾、六芒星等等。
大卫之星不仅是以色列国旗上的图标,也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
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其实你知道它的名字
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因梦见佛祖而遣使西行求法,使者在大月氏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之后成功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建立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了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也就是《鹿鼎记》中韦小宝一直想要齐集的那八本佛经。
谢尔顿的口头禅——AKA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在向别人(尤其是佩妮)解释一件事物时,总生怕别人听不懂,喜欢在末尾加句口头禅“AKA … ”(即“又叫做...”)。
其中,AKA则是英文词组Also As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