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阎力大谈企业业务两年翻一番之因,未来如何指数级增长?

华为阎力大谈企业业务两年翻一番之因,未来如何指数级增长?

从华为2017年年报可以看出,华为三大业务之一的企业业务(EBG),正表现出十分强劲的增长速度,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549.48亿元,同比增长35.1%。要知道,华为企业业务成立了7年,前六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过去4年实现销售收入每两年翻一番的增长。这样的发展速度着实让业界为之感叹。

很多人疑惑,华为EBG在体量不断增大、竞争对手强劲等挑战下,如何保持如此快速的增长?华为对企业业务将来又有哪些设想?为此笔者采访了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

EBG业务两大支撑点

在采访阎力大之前,笔者参观了华为EBG在华为基地的展厅,一睹EBG发展全貌。从华为EBG CMO、全球Marketing总裁邱恒介绍的顺序看,华为企业业务主要面向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数字银行、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IT、企业网络、企业无线、企业云通讯等,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园区、数据中心、物联网等。

对2017年华为EBG业务高速的发展,阎力大介绍,EBG增速最快的行业是面向政府公共事业,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源自智慧城市,二是源自平安城市

对于智慧城市,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服务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多个城市、4亿人口。2017年,华为发布了智能运营中心IOC解决方案。阎力大提到,智慧城市从1.0向3.0演进。在智慧城市1.0时代,最早政府实施的更多是政务公开、政府开办网站,大众可以登录查询办事。智慧2.0时代的特征是政府借助移动互联网,将PC端服务延伸到手机上。

在智慧城市3.0时代,政府通过物联网获取海量数据,对城市进行方方面面的治理。“IoT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但它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阎力大说,这个平台的价值要靠上面的应用呈现,华为未来的愿景是能从客户产生的价值中分得一杯羹。

对于平安城市,华为平安城市解决方案已服务于全球90+国家,230+城市,10亿+人口。2017年华为发布了业界首个全面云化、全网分布式智能的平安城市视频云解决方案,在中国深圳龙岗,建成大规模视频和大数据系统,大幅提升科技警务水平。

持续投入研发:实现强大技术创新能力

任何一个业务能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阎力大谈到,华为不断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这样的研发投入给传统IT产品带来创新,以及形成在各种新技术领域里的创新及协同能力。“这是我们产品和解决方案具备优势的基础。”

从华为年报中可以看出,2017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896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14.9%,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3940亿元。

比如对存储业务,阎力大说,与其他企业相比,华为在存储上投入的强度以及聘用研发人员数量,能超过任何一家存储公司。而且,华为的研发愿意从最基础、最艰难的底层创新做起。据悉,华为在法国投了数学研究所,从算法、算力为出发点去研究存储。这样的努力带来巨大的成果。华为去年推出一款爆款产品---全闪存,其中的控制芯片是华为自研,让业界惊讶。

对于云计算业务,阎力大认为华为的优势更明显。 “这源自于我们低调的多年投入,根本没有停止。”阎力大还表示,华为云业务销售包含多个部分,华为云BU负责面向线上销售,华为EBG则开展线下的多行业销售。另外,华为还在全球与多家运营商联合发力云业务。

“铁三角工程”: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

2017年,华为公司提出公司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未来华为EBG所承担的重任,更多是将数字世界带入每一个组织。事实上,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也成为华为EBG未来保持增长的关键。阎力大用“懂行业者得天下”表明华为对数字化转型的清晰认识。

面对各种各样的数字化转型,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数字化转型内在要求。对此,阎力大介绍,华为有非常好的创新机制以及与客户联合创新的机制,保障华为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对各行业提供更切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创新过程中,华为提出“铁三角工程”。阎力大解释说,源自于我们跟客户做数字化转型联合创新的教训的总结。华为在联合创新中发现,客户、合作伙伴、华为这三个角缺少哪一个都不行。

一方面,客户要参与创新。另一方面,华为扮演的角色是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底座是数字化平台,但是如果没有上层应用,无法呈现客户想要的价值,最后所有的价值呈现靠的是应用。华为认为只有三者形成牢固的铁三角关系,才能确保EBG业务顺利开展。

可喜的是,华为的努力得到认可。目前197家世界500强企业、45家世界1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

平台+生态:做行业应用的黑土地

“华为EBG战略支点之一是平台。华为认为平台是EBG发展的土壤,之前提出了‘平台+生态’战略,之后提出的‘平台的平台、生态的土壤’是对该战略的延伸解读。”阎力大说。

现在市场上谈技术平台不止华为一家,华为的优势在哪里?阎力大认为,真正的数字化是生产流程再造、创造新的业务或者全新的产品,这时候最难的是对这个行业的理解,纯粹掌握数字技术的公司做不到,因为他们无法真正深入行业的内在。

许多行业企业也要做平台,但这些企业更多是面向上层应用的平台。这些企业需要平台下的数字技术,而华为恰恰在数字技术上积累了丰富能力。这是华为与企业合作的基础,华为要做客户平台下面的数字平台,是所有行业数字化转型都要用到的平台。而面向行业差异化的部分,由华为上层合作伙伴和客户落地,华为不会涉足。这是华为“平台的平台”的定位。

除了平台,另一个华为EBG的战略支点是生态。与运营商业务和消费者不同,华为EBG面向众多的行业,需要千千万万的渠道、ISP等合作伙伴,一起打造生态。在生态方面,华为有着被企业所认同的生态发展战略。

“华为认为只有开放的生态才有生命力,封闭的生态最终没有生命力。”为了进一步丰富华为生态,为伙伴赋能,华为正加大投入到OpenLab实验室中。

OpenLab是华为的载体,华为将ICT基础设施平台、云、大数据等华为面向行业提供的数字化技术,以平台形式部署在OpenLab里。华为在OpenLab里邀请行业第三方合作伙伴及客户,形成三方联合创新的场所。

阎力大介绍,加上刚成立的俄罗斯和法国的OpenLab,华为已在全球开业了面向企业市场的11家OpenLab。

阎力大还提到,华为希望做东北最肥沃的“黑土地”,让伙伴的应用在上面最茁壮成长,实现最高产量。

提出“三不”原则:确立清晰边界

华为EBG之所以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阎力大还解释了一个原因,就是华为对自己业务有明确的边界界定。

过去华为在多个场合强调,华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最近又加了一条“中间不碰股权”。因为华为对全行业有着这样的承诺,才让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企业客户打消后顾之忧,才让华为的企业生态能够富有生机。这“三不”体现了华为的胸怀,也让华为走在很多企业的前面。

“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已被合作伙伴和企业客户数字,而华为最近提出的“中间不碰股权”该如何理解?阎力大表示,华为依靠自己的技术储备,与客户开展联合创新,不会与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华为甘做幕后。”阎力大说,未来华为还将继续坚持“三不”原则,保证企业业务的健康发展。

观察:未来指数级增长,需将蛋糕做大

未来EBG要继续保持增长需解决两个问题。因为传统IT占比依然很高,华为要在传统IT竞争中取胜,才能维持每年30-40%的增长;但传统IT行业市场的空间并没那么大。因此,华为提出2018年企业BG超百亿美元的营收目标,要解决的不是抢蛋糕的问题,而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把市场蛋糕做大。

而要把“蛋糕做大”,不能仅靠华为一家,需要靠整个产业的齐心协力,把数字化转型变成全行业共同的东西,但华为有这个使命成为领头羊。到时候,华为提供的数字平台,才能长出更多的业务。华为这块“黑土地”才能收获更多的果实。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