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荟特辑丨科大讯飞CEO胡郁:仅有核心技术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咖荟特辑丨科大讯飞CEO胡郁:仅有核心技术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11月8日晚,在今年互联网大会期间,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上海春秋战略发展研究院以及乌镇智库共同举办的“数字经济-一带一路”的咖荟在乌镇昭明书院顺利召开。

本次咖荟持续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对嘉宾的主题发言做了长时间整理,并将陆续发表,希望对没有来到咖荟现场的人有一些启迪和思考

胡郁,科大讯飞CEO,科大讯飞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

自1997年以来,从事智能语音核心技术研究及语音数据库建设工作,参与多项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部级等重大项目的研发。

“想要在一个生态中成为核心,

技术创新需要和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紧紧捆绑”

倪院士是我们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早的领头人之一,大家都知道,原来倪院士对汉卡做出了很多突破性的贡献。

从科大讯飞的角度来讲,我们也是国家863计划后来实施成果转化的一个结果,我这块就借这个机会来讲一讲,我们对核心技术驱动的一些理解和一些现在所面临的挑战。

我就直接讲我们科大讯飞和我个人经历过的东西。

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讲技术创新,都回避不了一个事实,就是真正做技术创新做得好的,像美国的一些企业,是和产品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紧紧的捆绑在一起的。我没有看到过欧美有做技术创新做得很好,但是产品和商业模式做创新做得不好的企业,其实这个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有多大的影响力,跟技术创新在哪一个生态里面,以及它在生态里面所处的地位,我觉得是有直接的关系。

图片|intel inside

我们都很羡慕美国的芯片产业,但是我们要看到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我们一股热潮,都要学习美国,说中国要出一千个比尔盖茨,中国要出一千个安迪,安迪就是当时英特尔的总裁。但是其实我觉得那个时候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理解windows和Intel他们两个之间成立的这种同盟关系,其实他们是当时整个PC生态的核心控制者。

因为操作系统消耗了CPU的运算,只有CPU的不断提升,对最终的客户才有使用的价值。而且我们后来还仔细的分析了一下,为什么英特尔CPU就能卖出高价?是因为英特尔硬是把一个本来2B的一个业务,变成了一个2C的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就是我们熟悉的“Intel Inside”。

所以其实我们看到了,特别是当时我们中国一直在说,我们要学微软,我们要学英特尔,而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在里面所处的位置,其实是和它的商业模式是分不开的。

图片|胡郁在咖荟上

“错过了前两波变革的中国

就算是技术能做出一样甚至更好的

也无法在生态中抢夺地位”

比尔盖茨当时的商业模式是软件授权,但是其实中国这个环境根本就做不了软件授权,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芯片的生态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做芯片,然后芯片卖高价。但是我觉得当时我们对英特尔为什么要做成一个大众品牌,让大众去选择pc的时候,他会指定要英特尔CPU,对这些战略我们理解的还并不透彻。

所以说后来我们国家就出现了很多从技术上创新,想去模仿操作系统,想去模仿芯片,最后为什么不成功的原因,我觉得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的生态已经形成以后,你再想用跟原来一样的方法再去复制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多的生存环境的。

因为整个世界的生态一旦形成以后,你想再用别人的老路再成为生态里面的控制者是不可能的,因为生态已经建立了,而且他已经占据实际的控制地位。所以这个我觉得是可以看到美国的商业模式,而在那个时代我们可能不是很清楚。后来很快又来了第二波,这里面还要注意到有一点,就是当时windows的交互界面其实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去学了图形交互,其实是在这个过程中,在他们的生态系统中,图形交互起了决定性作用。

图片|2007年第一代iPhone

后来我们又去学习什么?2007年,大家都知道乔布斯推出了iPhone,又彻底地建立一个新的生态,这个生态,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操作系统,就是IOS和安卓这样的触摸操作系统。

微软虽然Windows很成功,他也差一点在手机上成功。当时微软的windows mobile已经搭载在很多的功能机,比如像多普达这样的手机上,我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那个概念,就是比操控的手机时代,那个时候已经取得了接近于统治的地位。但是iOS出来以后,iOS绑定硬件,安卓完全免费,但是它提供给其他所有的做硬件的公司免费授权的这种方式,建立了一个新的生态,当时的芯片是什么?就是英国的ARM。

当时我的师兄,做的龙芯,还是朝着替代英特尔的方向去做的。我们看到龙芯在当时做了很多国家非常急需的,特别在安全和国防领域,但是并没有能够和ARM绑在一起。所以说在第二步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当我们还在讨论要去做英特尔CPU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时候,整个生态又发生一次非常巨大的变化。

图片|自iOS后,触摸交互成为主流

那么这次的生态变化,同时还有一个我要说一下的,就是交互方式的重大变化。原来windows mobile还是基于那种叫图形交互的原理,但是iOS和安卓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交互的方式,就是我们讲的touch UI,用一整块屏幕触摸式交互。所以说我们经常看到交互方式、操作系统和芯片本身经常是绑定在一起的。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中国比较厉害的是在终端制造上占了优势。

“在这一波交互方式变革中

中国还有机会”

其实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pc时代,PC机厂商是赚不到太多钱的,大部分钱都给windows和Intel赚走了。做pc的厂商赚的钱不是很多,这个从联想收购了IBM的ThinkPad以后我们就能看到整个pc行业的利润并不在pc机上。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手机生态里面,因为量大,终端现在能有不错的利润,虽然这些利润跟苹果相比还很少,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的四大品牌,OPPO、vivo、华为和小米已经能够做到相当的盈利。

那么现在如果我们再做一个像安卓这样的手机操作系统,有没有可能?我觉得在Linux的基础上也许你可以再做一个,但做出来又怎么样?安卓和iOS已经在这个生态立形成了他们的垄断地位,你再做一个技术上比它更好的,我觉得都不见得能够做到同样的生态控制者地位。

图片|国产4大手机品牌

但是我要讲,现在我们还有没有机会呢?2007年到现在正好又过了十多年,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就是我们讲的智能硬件的时代。智能硬件里面用户的交互方式会不会发生新的变化?比如说操作系统,我刚刚讲的所有的操作系统,从Windows到iPhone完全是一个端的操作系统,安卓已经有点端和云相结合了。那么在将来会不会有更多的端和云,在操作系统中的分配会更加平衡。

图片|麒麟970

就像倪院士刚才说的芯片,大家现在也看到一些趋势,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中科大的两个小神童,陈云霁和陈天时他们做的寒武纪,科大讯飞也是投资的,他们原来也是在龙芯的团队,但他们后来觉得人工智能的时代到了,现在麒麟970、980里面所采用的我们叫NPU,基于神经网络的技术很多是他们(寒武纪)提供的。

所以现在我觉得又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节点上,是什么呢?就是操作方式,正在从触摸交互变成另外的交互方式,比如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语音交互,特别是基于更多场景的语音交互,不管是玩具、智能家居、家电、手机,以及机器人都在使用。在芯片上,NPU,就是我们讲的神经网络越来越多的进入到芯片当中。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讲,云和端共享的操作系统会越来越多,也可能随着5G的到来,可能在云上做的东西要更多。所以我觉得倪院士其实告诉我们什么呢?是说在每一个时候,如果你要想真正的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面,你要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商业生态。

图片|胡郁在咖荟上

但是在这个商业生态里面,我觉得光靠技术创新是很难的,是需要技术加产品加商业模式创新联合来进行,而这套美国企业是最擅长的。这中间有个具体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德国的技术其实非常多的,但是德国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跟美国比有巨大的差距。

图片|语音交互

中国的现状我认为是怎样的呢?是各个方面也都做得不错,核心技术创新也有企业做得很好。商业模式创新,大家可以看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商业模式做的创新做得很好,腾讯的产品创新也做得非常好。但是要像美国企业那样,也是倪老师刚才讲的,能够真正在最核心的制高点上——操作系统、芯片和交互方式这一体能够做成的话,我认为还需要这三种创新模式的高度结合。

当然我们现在做的东西也是朝这个路子走的,但是我不敢妄自揣度,特别是新一代的操作交互会跟语言更加相关,因为如果操作要变成语音交互的时候,你讲什么样的话就涉及到很多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讲英语和讲中文的区别,远远不是写个界面上的语言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自己感觉包括像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包括像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做核心技术(的企业),商汤科技我们也是股东,跟交互有密切的联系,我觉得都需要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要把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中国的市场现在是有这样的条件的,需要去做整合。

这就是我们过去的一些经验,好,谢谢大家。

49秒|世界1000所大学走过的1000年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