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谈《花》很动情 筹划新片'死磕'审查局


2006年的娄烨。这一年,他因《颐和园》被禁止在国内拍片五年


   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娄烨显得有些低调,他的影片《花》被放到了地位并不高的“威尼斯日”单元,而且在上映第一天还出现了片头没有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的状况。不过,按照他的话说,这样的排片方式是联合制片方和销售方的技术考虑,主要是针对欧洲市场的安排(当然不包括突发事故)。


  抛开市场不谈,娄烨近日接受了外国媒体的采访,从另一个视角聊了许多《花》的幕后心得,他对角色的理解、对电影的感受,以及他的新计划。而外国媒体在一开始就盛赞娄烨对于电影的执着和热情,尽管艰难的熬过了“五年禁令”,但是娄烨在大陆的审查局面前依然是步履维艰,不过这也不能阻止他继续在国外拍片。


娄烨和《花》的法国情愫

  熟悉娄烨电影的人都应该了解他对法国的那份情愫,不管是对法国本身的喜爱还是法国电影的深刻影响,从《颐和园》到《春风沉醉的夜晚》,娄烨的电影里总是带着浓重的如特吕弗电影一般的法国气质。而这一次,他干脆将《花》搬到了巴黎拍摄。这部作品改编自刘捷的小说,除了编剧,刘捷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娄烨的女朋友。影片从开始到现在经历过几次更名,中文名最开始是《母狗》,不过随着英文片名被改为“Love and Bruises”,最终也决定了用主人公的名字“花”作为最终片名。


  故事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一个中国女留学生对一位法国男子的迷恋,花,这个中国女孩在巴黎的课程上得到了女性解放思想的熏染,之后对于自己的情人Mathieu在身心上都全情投入。

  “Mathieu已经不需要再解放什么,这个男人比解放这个意义本身更加接近自由和本真。”娄烨说,“花其实并不比Mathieu更进步,在一段恋爱中,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进步与落后的区别。”

 爱与性是永恒的话题

  因为手头摄影机和凌厉的剪接,影片看上去就像实在梦幻飞行中拍摄的一样,放映机似乎也在体现着人物之间在隐藏着彼此的秘密。

  “在恋爱中,总会有许多事情被掩盖起来,即便你想要说但是也不能非常准确的表达想法,所以很多事就永远成了秘密。”娄烨说。

  娄烨指出:爱情是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独特的表征。在《花》中的一个段落里,女主角又回到了北京回到前男友身边,可是没多久她还是重返巴黎。娄烨说:“我完全能够理解花的那种‘处在中间位置’的感受。处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政治体制之间,不同的种族和地域之间,也是不同形式的爱情和性之间,不同的暴力和温柔、爱和伤痛。这是一个人真实的感觉,但是不管怎样,他终究是孤单。”

  娄烨电影对性爱的直接和深入描写是他的重要标签,这部电影依然会延续这种“湿意”,女主角在思想上的解放和对爱情的理解与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性爱来体现的。


 审查局,要我如何说爱你?

  提到《花》在内地的计划,娄烨坦言肯定不会上映。“据我所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他已经开始准备重返国内拍片了。“在禁令解除之后我已经提交了一份计划书给审查局。我们正在等待批复,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我们一直在等待结果。”


  或许我们真的难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娄烨的电影,不管之前还是之后。但是至少他的导演生涯仍在继续,只要娄烨的摄影机还在转动,华语电影的血脉里就永远有一份鲜活的生机。


导演娄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