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捷处女作《花》威尼斯首映 纠结爱情打动人

《花》编剧刘捷

 

  由娄烨执导,刘捷编剧,任洁塔哈·拉希姆主演,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的开幕影片《花》于首映后连续举办多场放映活动。该片放映结束,观众给予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而作为刘捷的电影编剧处女作,剧作与人物均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一位来自法国的留学生看完后表示被影片纠结的爱情所打动:“虽然花的生活并非留学生常态,但她追求爱情的勇气和不管不顾的劲头让人心生怜爱。”

 

  主人公用性征服与折磨彼此

 

       影片《花》改编自旅法女作家刘捷自己的长篇小说《裸》,自开拍的消息传来,观众就对片中激情戏份尤其期待,因为他们觉得性是娄烨电影里不可获缺的部分,性的表达还饶有深意。

 

  在该片首映后,有心思的内地记者专门细数该片的情欲戏从一开始到最后多达十场。不过,激情戏并非只是噱头,数场情欲戏各有自己的节奏和温度,也呈现了女主角“花”和男主角马蒂欧整个爱情诞生到完结的各个转折,细腻巧妙。“花”和马蒂欧用性征服彼此,也折磨彼此。

 

  刘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并非特意要在小说与剧本里写到两个主要人物拍很多激情戏,激情戏都是因为故事和人物的需要,都是“自然地发生的。”

 

  她解析道:“我的小说触及到了不少问题,爱情问题,现实问题,文化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爱如行云,性如流水’,爱情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我的女主人公‘花’是一个初抵法国的中国女人,她一直在寻找,在现实里遇到了神秘的异国男子,他们之间经历了爱情的开始、发展、到结束……他们的爱情很纠结,结束的过程尤其漫长。”

 

  从小说到剧本改编并不容易

 

  对于刘捷来说,改编自己的处女作小说成为同名电影《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反,可以说是个极其疼痛的过程。她说:“把长达28万多字的小说浓缩成2小时的电影怎么看都是一件艰巨的工作,但当作品完成后,感觉就如孕妇分娩,我在疼痛中也体验到了巨大愉悦。

 

  刘捷还表示,在剧本的改编过程中,娄烨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娄烨很放纵我,给了我剧作上很大的自由。”据她介绍,从2007年到2008年,剧本写了很多稿,每稿之后,娄烨都坦率地告诉刘捷他的想法,有赞赏、有批评更有建议。到最后一稿,他对刘捷说,他读到了“一种内在深处的妖艳”。而在刘捷看来,影片和小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强了小说中“两者之间”的处境和感受:“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事物、文化、种族、地域之间,性和爱之间,暴力和温柔之间,……由此,更强调了人物身处这‘两者之间’的困境。”

 

  在现实中保持诗意

 

  刘捷很喜欢娄烨电影中的形式感,她说:“他的形式里有真我,有灵魂。我不喜欢那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而谈到影片《花》,刘捷则认为:“虽然今天很难拍一部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但我很珍惜马蒂欧身上自然迸发的诗意,而我在剧本中努力保持的,就是这种诗意。”而这与娄烨的想法不谋而合:“我的办法是找一些我对故事的兴趣大于我对形式的兴趣的东西,然后看看这个故事会引导出怎样的形式,随故事,随人物,随故事给人带来的感性冲动走,这样你的形式才是自由的。”

 

       有影评人认为,如果仅仅说爱情,《花》是细腻而诗意的,即使人物身份或者心态非常,他们的遭遇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也是影片虽然不重点讲一个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但在反映人对忠实无限索求又改不了背叛恶习的常态时,几次转折都有妙处。大量的性爱戏编排正是“花”和马蒂欧整个爱情诞生到完结的写照。镜头对相爱的人私密、有体温的描写也更显纯熟。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