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到“笔仙”国产惊悚片名正在起变化?


恐怖片片名“惊魂”、“午夜”扎堆

 

  由韩国导演安兵基执导、梅婷主演的一部最新惊悚片去年夏天已经秘密杀青,近日传来了正式定名的消息。消息的亮点在片名———《笔仙》。笔仙,是由中国古老巫术衍生而来,近年流行于青少年间的一种招灵游戏。在此之前,“笔仙”和“鬼”、“灵异”等敏感词一起,高高地置在写着“勿入”的阁楼里,还没有在任何一部国产惊悚片中出现过。《午夜出租车》的导演张江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管最终上映内容会怎么展现,“片名能通过、能让观者期待就是胜利”。


    这几年的国产恐怖、惊悚题材充斥着“惊魂”、“午夜”。“笔仙”何以脱颖而出,并且通过一直被认为是“脚链式的束缚”的内地审查?到底是特例,还是创作空间的某种开放信号?恐怖片的命名与审查究竟有何门道?制片人裴琳向记者透露,从《笔仙》去年下半年开拍到年底审查通过,过程其实只用了大半年,“很多创作者先自我审查了一遍,束缚了手脚。这个是没必要的。至少可以尝试一下。”


    电影审查委员会成员、编剧赵葆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其实对于这个(恐怖片及片名)没有明文限制。只要它不违背法律法规,挑战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行。”在他看来,目前的恐怖片名最大的问题不是可选的词汇太少,而是“文学含量、艺术含量不够”,“美国有一部恐怖片叫《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干了什么》,特别浪漫,也特别惊悚。”


业内评析


“《笔仙》顺利开了绿灯《碟仙》还会远吗?”


“惊魂”连连,“一方面是真的受限制,一方面他们可能真的想不到更好的名字了”。

———导演张江南

 

“只要不挑战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不要美丑颠倒、正邪不分都可以。”———电影审查委员会成员赵葆华


1 此前状况


“惊魂”“午夜”扎堆


一手打擦边球,一手博票房


  纵观这两年上映的国产惊悚、恐怖片,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命”,比如《致命请柬》《夺命心跳》;还有“夜”和“惊魂”,比如《夜惊魂》《孤岛惊魂》《午夜凶梦》等。正筹备或者等着上映的,更是大有《夜店诡谈》《惊魂游戏》、《动物惊悚》、《雪山惊魂》之类在。时间再往前推一两年,“午夜”以及“诡”也是恐怖、惊悚片名的常客,《午夜出租车》《诡丝》均在其列。它们就好像很多动画片名里的“总动员”一样,几乎有成为恐怖或者惊悚片名的词根之势。


  原因?其一,由于题材和措辞上的限制,大部分“鬼”都只能打擦边球变成了“诡”。其二,与发行方也很有关系。为了影片好卖,恐怖、惊悚影片一般都会选择一些观众更为熟悉的格式或者套路,比如《午夜凶铃》《小岛惊魂》、《电锯惊魂》等,都为国产片名提供了灵感。去年的黑马《孤岛惊魂》,也是从《夺命孤岛》更名到“惊魂”上来的。外加上之后《孤岛惊魂》热卖的影响,跟风在所难免。张江南向南都记者感叹,“没办法,其实我倒觉得《密室》系列挺好的,选材营销思路都不错,创作要再跟上就好了。大家都在摸索。”除此之外,一部即将“惊魂”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创意缺乏也是不断“惊魂”的一个潜在原因,“一方面是真的受限制,一方面他们可能真的想不到更好的名字了”。


2 幕后内情


小片名也有学问


“灵异列车”变“清明列车”,“鬼”“尸”均是敏感词


  翻一翻国内的相关规定:2006年通过施行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内文明确规定“夹杂凶杀、暴力、恐怖内容……刻意表现违法犯罪嚣张气焰,具体展示犯罪行为细节,暴露特殊侦查手段;有强烈刺激性的凶杀、血腥、暴力、吸毒、赌博等情节;有虐待俘虏、刑讯逼供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等情节;有过度惊吓恐怖的画面、台词、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的场面必须删减。”

 
  片名方面尽管没有如此明文的规定,也有相对应的限制。如果一部影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仅选择敏感题材,还敢往片名里得瑟,用导演张江南的话来说就是“相当于‘自首’,立项都下不来”。以他的亲身经历为例,影片如果叫《灵异列车》绝对过不了,“因为本来也不让拍灵异,改了名字《清明列车》就过了。”至于更厉害的字眼如“杀人”、“杀戮”“尸”“鬼”就更没戏了。


  这一点香港资深电影人文隽也深有体会。港片此前的创作肆无忌惮,妖魔鬼怪无所不有,他即将上映的恐怖片《绣花鞋》原本打算取名《鬼妈妈》,考虑之下还是选择了更名。去年车太贤主演的惊悚喜剧《开心家族》也是如此,原本在韩国名为《H elloG host》,直译“你好,鬼”,最初在国内被叫做《开心鬼家族》,上映时还是被换了个外壳。


  “鬼”、“杀戮”等词如同爱情般,“可不是你想用就能用”。这也是为什么,与之并列的“笔仙”字被用于片名并且通过时,业内会产生如此大反响。


3 做下展望


《笔仙》只是个案?


“国产片还处于幼稚阶段,导演编剧都不够成熟”


  在《笔仙》定名之后,网友们的反应也各有不同。随着讲述吸血鬼的《暮色》系列、涉及僵尸的《生化危机4》在内地上映,惊悚题材如《笔仙》能够首次搬上大银幕,一些积极的声音认为,内地的审查有放宽的趋势,虽然步伐缓慢,但聊胜于无,“《笔仙》顺利开了绿灯,《碟仙》还会远吗?《阎王》、《判官》、《牛头马面》是否接踵而来呢?”而相对消极的人则担心,“下一次的几率究竟能有多少?还不晓得。但愿不是偶然事件哦。”


  《笔仙》的上映,究竟是个例还是某种审查放宽的信号呢?“仙”会像“惊魂”一样流行吗?制片人裴琳的回答是:“《笔仙》只是个案,是否对惊悚片的尺度有所放开不是我们能说的事情。”张江南的经验也告诉他,惊悚片的审查“没什么规律可循。‘笔仙’我觉得还不算敏感,比如‘财神到’都很正常啦”。至于“笔仙”能不能达到“惊魂”的效果,则主要由影片上映后的卖座情况来决定。


  赵葆华则认为,不论是“惊魂”还是“笔仙”,这些看上去骇人的字眼“都太外在化、太表面化”,“过早地把恐怖片的底气给泄出来了”,正说明我们的国产片(惊悚片)还处于“幼稚阶段,导演编剧都不够成熟”。他说道,“美国有一部恐怖片就叫《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干了什么》,特别浪漫,也特别惊悚。不要老是埋怨审查制度,我们是鼓励类型丰富化的。”

 

下一页

个案展示 《笔仙》开“仙”河?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