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仙》引发业内热议 冯小刚预言尺度将放松

 

  上周末有消息传出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此消息一出,即引发电影业内一片讨论,著名导演冯小刚在微博上就表示:“好莱虎来的越多,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空间就越大。因为把关的尺度是一个标准,他们能拍的内容我们也同享。”

 

  而几乎同时,由韩国惊悚片大师安兵基来华执掌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笔仙》正式拉开宣传大幕,立刻引来一片热议:这个貌似不可能通过的片名已经在去年夏天低调完成拍摄,许多媒体也开始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似乎验证着冯小刚导演的预言,认为《笔仙》的出现将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对中国电影来说将有着重大的意义。

 

  《笔仙》探路惊悚片尺度

 

  昨日,南方某主流报纸以《从惊魂到笔仙:国产惊悚片名正在起变化?》为题,整版报道了这部由梅婷主演的新片,并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解读这一两年来国产惊悚片的变化,并试图从其中探寻关于审查尺度的讯号。报道发出后随即引发业内热议,惊悚片作为一直被业内认为投资风险低,回报高的类型片,却往往在“过审”与“恐怖”之间的尺度相当难把握。

 

  而在惊悚片领域,就存在着冯小刚导演在微博中提到的“标准”问题,进口大片里有“吸血鬼”(《暮光之城》),有“僵尸”(《生化危机》),而同样的元素,却是中国国产惊悚片导演一直敏感的区域。因此,国产惊悚片多数忽略了创作本身,从片名上打擦边球试图招揽观众,这也导致国产惊悚片质量一直良莠不齐。

 

  《画皮》可以 《笔仙》也可以

 

  《笔仙》在十分低调的拿到了“龙标”(通过令),有韩国大导演安兵基操刀,梅婷主演的品质保证,加上同名前作的广泛影响,该片迅速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成为今年最具卖相的惊悚片。制片人裴琳向记者透露“很多创作者先自我审查了一遍,束缚了手脚。这个是没必要的。至少可以尝试一下。《画皮》可以拍,《笔仙》也应该可以,两者都是民间传说。”

 

  对此,许多业内人士也承认在中国电影业内“自我审查”的现象存在,著名影评人张小北也在微博中表示,“创作本身应该是没有禁区的。创作空间永远不会是上头恩赐的,一定是创作者争取来的。”电影审查委员会成员赵葆华则向记者表示,“其实片名上没有啥(限制),只要不挑战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不要美丑颠倒、正邪不分都可以(通过)。”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