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3D?伪3D? 透析电影“3D转制”的真面目

 

  时光网特稿 时隔三年,在传说中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之际,灾难片宗师罗兰·艾默里奇的科幻大片《2012》又在中国内地上映了,并且是以3D的全新形式。在中国这个好莱坞大片和3D电影备受追捧的国度里,3D版《2012》很可能斩获不菲的票房成绩,就像它的前辈——今春在内地引发观影热潮的3D版《泰坦尼克号》那样。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批评声音,事实上,自3D重映的消息在10月份正式公布后,《2012》就一直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质疑。

 

质疑《2012》

圈钱?坑爹?只有笨蛋才会迷恋3D?

 

  围绕3D版《2012》,外界的质疑声音集中在其商业动机和3D效果上,不少人本能的向其投去鄙夷的目光,“圈钱之作”、“坑爹3D"的骂名纷至沓来,很多网友还借用网络热词戏言“片方的节操已掉得满地都是”。专为中国观众定制的消息曝光后,3D版《2012》更是被置于万劫不复之地,一些影迷甚至偏激的宣称,如果影片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将是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的耻辱。此外,还有媒体疾呼“只有笨蛋才会迷恋3D”,斥责3D多数是制片方圈钱的工具,号召内地观众降低对3D电影的热情。

 

回归理性

劣质3D坑苦观众 《2012》无奈躺枪

 

  这些质疑与责难不无道理,毕竟这些年大家都被那些“只有字幕是3D的”中外伪3D大片坑得厉害,深深伤害了感情。这也是外界普遍对3D版《2012》持不信任之情的主要原因所在,所谓的批评声音,几乎都是在没有看过影片的情况下的主观臆断,从这点上来说,《2012》可谓躺着中枪,不能说全然无辜却也相当无奈。

 

  其实,抛开这些年被劣质3D屡次伤害的小心脏,站在理性的角度看,《2012》在最合适的时间点(世界末日),重制3D投放到最合适的市场(中国内地),是一种典型的市场逐利行为,投机也好,圈钱也罢,只要它不是那种对观众不负责任的糊弄之作,就不宜过度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市场经济行为,说到底,还是要靠作品的质量说话。

 

  关于3D转制,关于真3D与伪3D,之所以在这两年引发这么多争议,说到底是因为3D技术的“新”,大家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完善的制作规范,造成各种粗制滥造之作鱼目混珠,糊弄观众;没有明确统一的评价基准,又使得绝大部分观众只能瞧个热闹。关于3D,我有我的看法,你有你的观点,他有他的建议,说来说去自然是非不断。现在借着3D重映版《2012》引发的争议,似乎是时候说个清楚了,本文将努力为大家还原3D转制以及3D电影的真实面目。

 

下一页

3D转制为何遭遇信任危机?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