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树
时光轴
论点集
总题库

词条相关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第二人,英国天文物理学家
在英国,有一个著名的天文物理学家,名叫
1916年,爱因斯坦发布了他超越时代的广义相对论。当时,广义相对论因为过于超越时代,因此即便当时最顶尖的科学家都觉得不可置信,但是这位天文物理学家却认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论证是可信的,甚至他还为此在1919年组织了皇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同行跑到非洲的普林西比岛,利用当时的日食机会通过实验首次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真实性。
据说,在他成功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之后的一次庆功晚会上,有名记者问他说:“听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懂广义相对论?”他思考良久,然后回答说:“我在想,那个第三人是谁?”
不过,他本人也并非毫无缺点,他曾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因为绝对论点过于荒谬,撕毁了自己学生印度裔科学家钱德拉塞卡花费数年论证出来关于后来人们称之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天文理论,最后导致钱德拉塞卡因得不到其他权威科学家的支持甚至放弃了这个研究课题,远走美国,直到30年后“钱德拉塞卡极限”被物理学界公认,再20年他因为这一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
杨振宁的老师,论文被撕毁,成果被学界打压,蛰伏50年终获诺奖认可
1940年代,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曾有一位印度裔老师默默无闻地在那里教着书。有一年他开了个天体物理学高级研讨班,因为老师本人没什么名气,班上只有两个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
十几年后,这位老师座下的这两位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他还是一如既往被遗忘。
其实,他也并不是没有颠覆级别的学术成果。他曾经推翻过大科学家泡利的不相容原理,不相容原理认为所有恒星都会在晚期塌缩成白矮星,但他却认为不相容原理不能够阻止质量大于某个极限的恒星发生坍缩,也就是说只有低于这个极限的恒星才会塌缩成白矮星。
很可惜,他的成果一经面世就被学界无端地否认了,甚至连导师爱丁顿都不认可他的观点,还把他的论文给撕了。到后来,事件演变几乎都演变成了他和导师爱丁顿两人的战争,但是鉴于爱丁顿在学界的巨大影响力,他一直拿不到话语权,只能蛰伏。
1983年,在论文发表了近50年后,他的研究成果终于获得了学界的认可,他也终于凭借着这个学术成果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就是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太阳的演化路径:黄矮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太阳因为质量太小,没有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3x10^30公斤),属于黄矮星范畴,其演化路径将会是在燃料消耗完之后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并吞没地球轨道,然后坍缩为白矮星,最终冷却成为黑矮星。
恒星的三种终结方式——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恒星在内部能量耗尽之后将会迎来寿命的终结,小于1.44倍太阳质量的将会塌缩为白矮星,≥7个太阳质量将会发生超新星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