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就顶尖教授被捕案表态:他没有侵占清华利益,学校非常珍惜他

清华大学就顶尖教授被捕案表态:他没有侵占清华利益,学校非常珍惜他

11月5日,理想岛曾转载过一篇题为《一位顶尖科学家的倒下:抗霾技术转化为何暗藏“致命陷阱”》的文章。该文系《经济观察报》的一篇调查报道,作者为特约记者黄秋丽。

文章对清华大学付林教授被捕案进行了详细描述,引起较大反响,理想岛单篇阅读量超过三万,很多读者发表留言。

昨天,付林教授在看守所迎来了自己的生日。这已经是他在看守所度过的第二个生日。

当天(11月21日),本篇调查报道的记者黄秋丽,在其个人公众号“丽尔摩斯”了该案最新进展,报道了清华大学对此案的表态和回应。

黄秋丽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清华大学已多次出面与司法机关沟通,希望对付林取保候审。

清华大学对于本案态度如下:

(1)清华大学从没有认为在付林涉案项目中有损失,也没有认为付林侵占了清华的利益;

(2)付林作为一名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学校非常珍惜;学校已向教育部、科技部等上级部门报送了相关材料;

(3)清华大学规划院已经出具过详细的文字资料,证明不存在付林挪用公款的事实。

据黄秋丽分析,从检察院的起诉书来看,付林案的唯一受害人是清华大学。按照起诉意见书,清华大学和同方川崎签订了合同,清华委托同方川崎做设备,而付林的关联公司和内蒙赤峰富龙热力签订设备买卖合同,将设备卖给了赤峰富龙。按照这个逻辑,付林侵占了清华的利益。

但是清华大学这次明确表态,在这个项目中清华的利益没有受到侵占,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清华大学不需要生产设备,而付林也没有将设备卖给赤峰富龙,但一系列不规范的合同导致了一个戏剧性事件,有人利用了这些合同的漏洞。这些都有当事的证人和实物证据为证。

付林被起诉的另一个罪名——挪用公款,其实清华大学规划院已经出具过详细的文字资料,证明不存在这个事实,付林无罪。而这次清华也再次表态,付林没有侵害清华的利益。

因此,付林案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案子——资助付林做科研的北京市科委、赤峰富龙,和付林一起收获了国家科技二等奖;清华大学获得了更多的专利以及荣誉。另外,几乎全社会都因为他的这项技术而受益,付林教授解决的是中国的能源规划问题,可以有效节能减排,而雾霾可是困扰中国人生活的第一大问题。

如果没有人受害,还有很多人受益,那把付林教授继续关押是出于什么考虑?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对于付林案,有同事留言说:“作为清华同衡规划院的领导,我所做的就是给付林一个平台,帮他解决团队建设的问题,从未给过他一分钱,所有的成果和经济收入,都是付老师和他的团队辛苦干出来的。付老师,作为曾经的同事和兄弟,我尊敬你、支持你,并祝福你!为国家为民族社会发展而流汗我们不委屈,但还要流血牺牲我们很冤枉。等你回来,我们兄弟把酒痛饮,粪土今日万户侯!”

文章末尾,黄秋丽呼吁“希望付老师能早日回来,不要让英雄们心中的热血变冷,也不要让更多的雾霾在神州肆掠!”

以下是稍早前的调查报道原文

一位顶尖科学家的倒下:抗霾技术转化为何暗藏“致命陷阱”经济观察报 特约记者 黄秋丽

付林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所引发的事故。其焦点在于,付林的关联公司参与了上述重大课题的研究过程,以及后续的科研成果转化。

一场场严重的雾霾肆掠北京时,清华大学原副校长、热能领域泰斗级科学家倪维斗院士一遍遍念叨:“付林都在看守所关了一年多了,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一年多前的2016年3月18日,全国300名能源专家齐聚济南,论证当地一个百亿环保项目的核心技术方案。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方案的首席专家付林,却在论证会的头两天被刑事拘留。

付林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博导。他掌握着一项对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大幅提高发电厂废热的回收量,将其转变为北方供暖的热能,从而减少煤的消耗。如果你知道以下两组数据,你就知道这项技术的意义:

煤是中国的主要消耗能源,消耗量巨大,其中15%用于北方冬季供暖,大量煤要燃烧转换成热能;而另一方面,大量的热能在白白浪费着——在非热电联产的发电厂,一份标准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只有40%能转化为电,另外60%经过冷却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2013年,付林的这项成果(学名叫“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山西大同,已经从严重雾霾城市,变成了空气质量最好的北方城市——据《科技日报》报道,2015年、2016年大同二级以上良好天气数超过300天,而这项技术每年可以为大同节约67.8万吨标准煤。

倪维斗院士说,“不仅是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高能耗产业都有大量的余热直接排放到了空气中,这些废热都可以用这项技术加以利用。”

2015年底,在原环保部总工程师杨朝飞等人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决定成立热污染专业委员会,付林担任主任委员。但付林却无法履责——他已失去自由。按照相关规定,学会的主任委员不能更换,所以这个使命感满满的学会就这样搁置了下来。“付林救活了一个行业,”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联盟王钦波理事长说,在此之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行业已经不断在萎缩,而付林的这项成果把溴化锂制冷循环原理用在了供热设备上,市场一下子打开了。付林出事之后,这项刚刚开始推广的新技术面临着很多挑战,很多城市级的大型能源改造项目都停了下来。“现在是群龙无首,遇到问题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

2017年6月,付林的另一项重要成果要进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答辩,但取保候审的申请没有获得法院批准。“付林对社会没有危害,为什么不能取保候审?”倪维斗院士非常不理解,尤其是在国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励科技创新之后。那么,付林到底犯了什么事?

起因是有人给北京市检察院写了封举报信,举报他巨额贪污。2016年3月17日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对付林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2016年4月1日付林被正式批捕。2017年5月19日,海淀检察院公诉处正式起诉付林,根据起诉书付林有两项罪名,一项罪名是贪污造成科研经费损失220余万元,另一项罪名是挪用公款439万元。

付林案在高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科研成果转化所引发的事故。该案的焦点在于,付林的关联公司参与了上述重大课题的研究过程,以及后续的科研成果转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朱颖心教授说:付林案引发最坏的影响是,现在老师们有科研成果也不敢转化了,就写写论文吧。

所有像付林一样搞科研成果转化的教授们,几乎都面临着一个“身份的嫌疑”——既是国家公职人员,又能通过科研成果转化赚钱,一身兼二任,很容易就有拿着国家的资源给自己用的嫌疑。付林被人举报贪污正是这个逻辑,前两年影响巨大的“浙大褚健案”也是这个逻辑。“我们这里的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比美国大学差太远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接受采访时说,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大量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但在一些关键的细节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以及制度安排。

他举例说,美国大学里面有一种中介组织叫专利转换办公室,从业者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商人,而是帮助科学家申请专利和推动专利商业化的专家。专利带来的商业利益,1/3归专利转换办公室,他们的工作很高效,整个技术转换的格局就不一样了。这类中介组织可以帮助教授们在科研成果转化时避开直接面对市场的很多问题。

(图1:2014年8月,付林出席瑞典国际学术会议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付林的妻子曲燕说,自从成立公司之后,她和付林就一直有很重的心理负担——不仅怕学校的人说拿着公家的资源给自己做事,也怕外面的人来找麻烦。有公司的那几年,付林不止一次遭到敲诈和威胁。2014年8月,付林卖掉了公司,准备彻底淡出商业江湖。但这个举动并没有让他避开泥沼。

陷入麻烦的科技明星

2016年3月16日,付林的日程和往常一样排得很满,吃完早饭他就到了办公室工作。

和往常不同的是,他带上了出差的行李,准备下午去济南。第二天他有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参加中国节能协会组织的技术鉴定会,二是要向济南市委领导班子汇报工作。济南市投资100亿元的重大项目“外热入济”刚刚开始施工,付林是首席专家,他领导的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由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改制而来,以下简称“清华规划院”)能源所是这个项目的规划和技术支持方。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