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万元户”到“定义未来”——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的创业之路

从“当万元户”到“定义未来”——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的创业之路

  新华网南京6月17日电(蔡小婉)1993年,29岁的袁亚非辞掉机关的“铁饭碗”,在珠江路电脑城租了间小商铺,当时的目标只是想当个“万元户”。25年后,袁亚非的小商铺已发展成为一家走向全球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横跨金融投资、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健康医疗等领域。袁亚非认为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

创业半年就租下了半个电脑城

“当时万元户不多,在机关的工资一个月才八十几块,刚从机关出来,只想当个万元户。”现年54岁的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回首20多年前创业之路时,坦言当时并没有宏大的目标。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993年,袁亚非辞掉了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府秘书工作加入“下海”经商大军。“摸着石头过河”,在南京珠江路电脑城租了一间店铺做起电脑零售生意。

当时有个说法叫“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珠江路是全国闻名的电脑集散地。“电脑城的租金贵,只有靠近厕所的一个铺位因为臭,没有人愿意租,因为便宜才租下来。” 租不起“黄金铺位”的袁亚非,只能靠“创新手段”吸引新客户。

“在报纸上打小广告,"三胞电脑大于等于兼容机世界,小于等于全市最低价"。”袁亚非没想到广告效果很好,不久客户盈门。凭着自己的经营头脑,半年后,袁亚非就把半个电脑城租下来了。这个创业奇迹现在还被同行们津津乐道。

“92派”的代表人物

“第一阶段是"被迫下海"。”在袁亚非看来,改革开放四十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下海的基本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比如做服装、小买卖,都是被迫,并不是有意识的下海,“国家开了一个口子允许做买卖,这一批人现在“活”下来的也很少。”

第二阶段从1992年开始,鼓励干部下海。“从1978年开始已经是十几年过去,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文化素质和第一批下海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袁亚非认为,这一批下海的人是主动寻求用商业经济的手段来实现抱负,所以这一批人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有情怀,第二是有知识,第三是有胆识。

第三阶段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已经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袁亚非认为,不论是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看,还是从整个改革开放进程来,“92派”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袁亚非也认为自己是“92派”的代表人物,“中国企业以后的发展,也主要是以这批人为主”。

“定义未来”的三胞集团

三胞取名自“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创立三胞的时候,袁亚非有一个愿景——想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现在三胞的国际化布局,也在实践着这一创业初衷。

袁亚非表示,三胞集团创业二十五年来,一直保持对国家政策和商业市场的敏锐嗅觉。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健康和消费领域做了很多海外并购的实践。

在国际合作中,三胞的理念是“未来定义未来”。袁亚非认为,国外的先进技术、品牌、方法论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引进国内为我所用,可以少走弯路,促进国内产业发展。”

以零售业起家的三胞,缺少互联网基因,又错过了电商发展的风口,在互联网时代想存活下来,就必须转型。袁亚非说道,互联网时代,线上为效率提高、精准获取客源提供助力,但线下零售的体验感也无法取代。

袁亚非认为现在消费者对价格逐渐脱敏,更加注重体验和精神消费,在他看来,这也是现在被热议的“新零售”概念本质。 “未来线上线下要充分融合,注重场景式消费,为顾客提供附带更高精神价值、体验价值,拥有更高效率的零售,这也是三胞追求的方向。”

“改革开放40年过程中,三胞是实在的受益者。”现在国家继续支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袁亚非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民营企业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完)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