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际稻作发展论坛要来长沙了,袁隆平最近有点忙

2019国际稻作发展论坛要来长沙了,袁隆平最近有点忙

“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这两个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6月17日,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89岁的袁隆平表示。

当天上午,《2019(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新闻发布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体泽等参会。

这两个多月来,袁隆平在公众场合露面的频率比较高——已经89岁高龄,很快就要成为“90后”的他,最近在忙些什么?

△6月26-29日,2019(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将在长沙举行。6月17日上午,长沙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消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6月17日,2019(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新闻发布会举行,坐在主席台上的袁隆平。图/受访者提供

邀约稻作专家,再谈“两个梦想”

6月17日上午10点,身着条纹衬衫的袁隆平出现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二楼,尽管已近九十高龄,他仍以坚实的步伐走向主席台。

和3月份被媒体曝光称的通过轮椅出行不同,此次出席发布会的袁隆平精神矍铄,在被念到名字时,他还起立向台下示意。

2019(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将于6月26日至29日在长沙召开。此次论坛将以“稻作学术研讨及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地区的推广应用”为主题,围绕中非“八大行动”下农业领域相关举措落实工作,共同探讨中非农业合作特别是粮食生产领域合作模式,分享各国农业特别是稻作发展经验,发布并讨论杂交水稻在非洲推广种植的最新成果。

同时,参加论坛的国内外稻作专家与学者们将现场对稻作产业振兴与国际合作、水稻高产高效、水稻优质品种选育与栽培、稻作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等进行分论坛学术交流。

发布会上,袁隆平将眼镜端正戴上,向稻作专家发出热情邀请,并再次谈起了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袁隆平说。

实际上,今年4月以来,这位89岁的农业科学家一直忙个不停。在不到90天的时间里,从三亚到长沙,从送寄语到揭牌,袁隆平步履不停。

4月11日,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开幕,袁隆平出席开幕式并作报告。5月2日,在“新青年耀青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文艺晚会上,袁隆平为青年人送上了寄语,“成功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5月16日,在长沙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又迎来了湖北潜江市委书记的拜访,并受邀“把脉问诊”。两天后,湖南升印轩米升文化博物馆隆重开馆,袁隆平亲自掀起米升牌匾的红盖头,为博物馆揭牌。打造天下米升第一馆,传承稻作历史文化,是袁隆平对米升博物馆的期望。5月22日,长沙发布种业21条新政,推动“种业硅谷”建设,袁隆平毫不意外地出席了发布会。

6月10日,“乡村振兴大讲堂”于重庆开班之际,袁隆平发出贺信,希望“乡村振兴大讲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认真策划、精心组织,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而鼓与呼,为奔走在乡村振兴的一线农业科学者鼓与呼。

梳理两个多月来袁隆平的足迹不难发现,袁隆平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农业、农民和他挚爱的杂交水稻。

在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袁隆平作了《杂交水稻发展战略》的主题报告,他透露,第五代一系法杂交水稻釆用基因编辑技术,最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三亚期间,袁隆平还与吉林舒兰市优质水稻繁育考察团探讨合作建立中国北方优质水稻繁育基地和研究所等事宜。袁隆平表示,希望舒兰市在水稻育种上下功夫,“走出去”学习先进育种技术,同时把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和技术“引进来”,打造优质品牌。

5月16日,袁隆平在与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一行“互动”时,仔细查看了他们带来的潜江虾稻米、潜江小龙虾,并表示,潜江的“虾稻共作”模式很好,水稻不用农药,虾子长得环保,农民增收增效。

5月22日,在“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发展规划及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指出,长沙建设“种业硅谷”有基础、有条件、有希望、有责任,种业不仅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种业,而是要让种业扎根于田间地头,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种业硅谷”要以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实现造福人类的梦想为动力,实实在在加快发展步伐。

事实上,早在2003年,袁隆平院士就联名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提案,建议依托湖南现有的杂交水稻优势,把长沙打造成为“国际杂交水稻之都”。

6月17日的发布会上,袁隆平又介绍了长沙在水稻生产和科研方面的优势。“长沙有世界领先的杂交水稻原创技术,具备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杂交水稻产业链。”他说,相信这次论坛的举办,将推动杂交水稻科研进步和产业化进程,探讨中非农业合作特别是粮食生产领域合作模式,分享稻作发展的经验,让杂交水稻更好的造福全人类。

来源:《经视新闻》、新湖南客户端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