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普杨维国:企业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新开普杨维国:企业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升,教育资源失衡、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社会、高校均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模式。

早在2016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已明确提出:鼓励学校购买企业的优质服务,引导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等。而高校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中也迫切需要优秀的社会化资源,综合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改革考评体系等,与学校专业教师配合共同帮助高校提升教育的升级及转型,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日前,一场关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研讨会在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到了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教授和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20多个高校的院系领导及学科负责人的共同参与,新开普董事长杨维国先生在会议上表示,优质教育资源供应不足是当前高校教育的突出问题,高校与企业应加强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杨维国指出,作为市场占有率达40%的高校信息化服务商,新开普为高校提供智能一卡通、数字化校园、移动互联等服务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高校急需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在杨维国看来,企业需求与人才需求存在着两个矛盾点,其一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能力不对称,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高校教育理念的变革势在必行,高校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

基于此,新开普于2015年进军职业教育领域,并于2017年4月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杨维国强调,新开普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协助高校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应用类课程,构建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于一体,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多样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通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年制,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和教师,实行双学位制、双专业制、主辅修制,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等,建立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和机制,并将成功经验通过新开普完善的产业链在其他合作院校的相应专业中进行推广,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进行个性化学习,并可参与公司实际的项目研发,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新开普旗下的完美校园平台正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形成人才素质画像,解决校园招聘的痛点,让大学生的成长轨迹有迹可循,每个阶段都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评判,而不是毕业才开始关注就业。”杨维国表示。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开普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无一不具备巨大优势,与高校合作推出共建课堂来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无疑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就业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