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王方:不写软文靠才华刷爆朋友圈的新媒体人

铅笔道王方:不写软文靠才华刷爆朋友圈的新媒体人

他们年轻、鲜艳、叛逆,正在商业舞台上崭露头角…

他们有群体标签:90后。可是他们却拒绝各种标签。

作为一支年轻的基金,险峰长青非常喜欢和年轻创业者成为朋友。

近期推出的《险峰90's》系列,真实展现了险峰系90’s创业者的成长历程。

我们希望伴随所有的年轻梦想一起成长。

虽然王方刚剪去了他一头长发,但他的眼角眉间,依然流露着文人独有的风流气息。

从事文字工作,算不上他的初心。

大学期间,与所有怀有心事的少男少女一样,王方迷恋着韩剧明星,“河智苑、全智贤、郑丽媛是我最喜欢的三个明星,”王方说,“那时候的梦想是,想去韩国当他们的艺人助理守护她们到40岁。”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偏差,会投射在每一个人身上。2011年,大学毕业的王方没有进入梦寐以求的传媒公司工作,而是阴差阳错的进了商业领域,做了一名财经记者。这也为他今天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生活

起初,王方在传统媒体呆了一段时间,他爱好写作,对于找记者,也慢慢找到了感觉。可是,他认为这段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也“伤害”了他。

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一般是以售卖广告为主,近几年,传统媒体式微,王方并不认为是内容没有价值,而在于这种盈利模式落伍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模式还会束缚住新闻记者的写作自由。”王方的理想与现实生活发生了剧烈的碰撞,他有心去逃避这样的生活。

2014年8月,机缘巧合,他回了老家湖南,在湖南经视工作。到如今回忆起来,王方依然觉得那是一段非常惬意的日子。在那里,他开始了一段与北漂截然不同的生活,“我开始学习视频剪辑,每天都跟一群比我小两三岁的女生在一起,我们聊韩剧,聊明星,我当时觉得,人活一辈子,就这样一辈子活下去也挺好的。”

他开始向现实妥协,在长沙,拿着不菲的薪水,比北京要慢得多的生活节奏,对于正常人而言,这确实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可他终究不甘心,些许的刺激,就能让他再度重燃原来的斗志。

每天上班路上,他都会路过湘江。这天,夏日的凉风吹过,他照常刷微博,一个粉丝的留言却一下子把他从美梦里惊醒了,大致的意思是,对于他放弃做记者表示遗憾,而王方回湖南的决定,只能说明他被现实击败了。

“那是一个导火索,那句话仿佛痛击了我的灵魂一样,我脑子一下子清醒了,我再也睡不着了。”王方用夸张的艺术表达,来描述心理的震撼。

就这样,他只在长沙过了两周的安逸生活之后,不顾电视台领导的挽留,又风尘仆仆的回到了北京。

王方选择回到了他三年前实习过的媒体,眼见着跟他曾经一起实习的小伙伴已经成为了总监,而他还是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薪资也只是在湖南的三分之一。但这种种心理障碍他都克服了,毕竟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职业。

可是,媒体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内容与经营的结合,依然让他心存芥蒂。但是,比起刚毕业时的状态,他理智了不少,虽然想着通过创业改变传统媒体的生态,但他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深,尚需沉淀和积累。

不过,这个障碍也很快被冲破,王方还记得,那个场面也颇具仪式感。“那是在北航的一次创业者的活动上,我是负责报道的记者,而台上的创业者,正是我以前的同事。”王方回忆说,同事的年纪也不大,甚至比自己小,所谓的人脉、积累二人也算得上旗鼓相当。台下大概有两三千人,自己混杂在其中写稿,渺小到看不到,而台上,所有聚光灯投注在平时就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王方被这种情境深深的感染到了。

“这不是嫉妒,而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王方分析自己的心态道。

2015年4月29日,在媒体呆了八个月之后,王方“裸辞了”,他要创业。

▲ 铅笔道要做不说谎的新媒体

一场新媒体的实验

其实,这个时候的王方心里也没谱。他只是懵懂的知道自己要去找投资,而且自己要踏踏实实把内容做好,至于商业模式,他还没有细想。

兜兜转转,并没有找到特别靠谱的投资人,但实际上,他心里有一个合适的人选——猎聘网CEO戴科彬。此前,王方之间和他有一段渊源,戴对其颇为赏识,王方曾在猎聘网工作过一周,最后以不适应为理由向戴提出了离职申请。王方认为,对方多少对他有些看法。

但实在也是走投无路,最终,他鼓起勇气向戴科彬提交了自己的BP,对方也很爽快的给了铅笔道50万元的种子投资,就这样,王方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6月份,铅笔道核心的四个成员到位,打法是王方一开始就想好的,做拥有优质内容的新媒体。

如何区别其他的传统创投媒体,王方的思考是,这些媒体都是从商业模式去写作的。融资是创业公司的三大痛点之一,那铅笔道就做融资写作。以融资的角度切入,似乎还切口还不够小,那就再继续肢解,无论从创业者还是投资者来看,最痛恨的就是虚假融资,那铅笔道要做的就是不说谎的新媒体。

为了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王方用20分钟的时间,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介绍铅笔道的文章,主题就是:“一群小孩,年轻貌美”,要做一个“不卖广告、不卖软文、不卖FA、不卖课程”的新媒体,这篇清新的小文,一下子为铅笔道俘获了最初的700个用户。

第二天,王方将其在上一家媒体未能发出的,对14家上市公司的虚假融资的报道,放到了铅笔道上,很快点击过万。“做公号,前几篇文章很重要,这样一炮打响,后面机会就更多。”幸运的是,王方算是踩准了节奏。

铅笔道的报道角度也获得了许多主流投资机构的认可,包括险峰长青、IDG、峰瑞投资在内的很多机构,给他们推送了一大批的优质项目,这也成为铅笔道报道对象的主要来源。而王方对于内容的坚持,也获得险峰长青的青睐,2015年10月,铅笔道拿到了险峰的投资。夏宇在回忆投资逻辑时表示,当时就是觉得铅笔道的内容非常优质,其他的商业模式我们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希望能把好内容的创作坚持下去,对于其盈利等并没有具体的要求。

▲ “一群小孩,年轻貌美”是他们的口号

让文字工作者获得尊严

今年春节之后,来自险峰、真格、贝塔斯曼的天使轮投资陆续到账,王方也开始对于铅笔道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商业化,从一开始就不在这个理想主义者的考虑范畴内,可是,一次他与女同事去见前同事,他侃侃而谈,说着自己的内心坚守,对方冷不丁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你什么都不卖,让你旁边的小姑娘跟着你挨饿吗?”

这句话把王方问哑巴了,他开始思考商业化,但这种盈利方式,依然与传统媒体有着巨大的不同。铅笔道希望通过将内容铺量,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创业公司信息,同时在内容优质上下功夫,成为投资行业的首选新媒体,实现大家对内容的付费。“我们不做广告,其实卖内容本身,与用内容做经营,做交易不一样。”

具体说来,王方希望继续延伸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团队目前14个人,每天的产量能达到7篇,成为创业者的必读媒体,最终实现让读者为优质内容买单的模式。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最大的瓶颈在于写作者的培养。为此,王方总结出了一套方法论,他会为新来的员工进行短期的培训,首先会列出采访的必要的十个问题。其次,将文章拆解,结构上要以人为核心,再次,细化到句子与段落之间,则是具体的表达方式。

他做了一个《采编守则》,将自己零散的一些写作新的放到了上面,渐渐地也形成了体系,比如,不要用并列关系,学会使用交错的句子。把所有的创业故事都浓缩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创业的临门一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以时间为主轴,拆解创始人的经历……

一般情况下,一周之内,王方就能让新手出师,当然,前提是,这些新手,原来都是怀抱有写作热情的“年轻貌美有才华的小孩。”

王方也承认,创业之后,他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偏激和任性,但初心未变。虽然差3个月就到90后,但他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不是典型的90后,“反正我知道,我跟80后不同。”在王方看来,70后和80后更关心现实生活,而作为非典型90后的自己,没有被沉重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自己真的是为了保证笔下的文字真实,而创业的。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