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钢网首席运营官王常辉出席 “2017中国智造业年会”

找钢网首席运营官王常辉出席 “2017中国智造业年会”

  11月24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17中国智造业年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吸引了原国有大型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等嘉宾出席。找钢网首席运营官王常辉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文魁、老板电器副总裁何亚东、南玻集团常务副总裁卢文辉、振华重工总工程师严云福、远东控股集团首席运营官陈静等嘉宾一起参加了本次智造论坛第一场圆桌对话“黑树枝上的花朵:中国制造企业的砥砺与蜕变”。

会上,王常辉向各界介绍了钢铁电商是如何帮助钢铁企业实现智能制造以及如何帮助中国钢铁行业走出去的。

王常辉说,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受困于产能过剩,不少钢铁企业经营状况并不理想。2015年底,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各行业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工作。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行业,钢铁业在这两年时间里切实感受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巨大好处。2016年,我国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超额完成当年4500万吨目标。2017年,完成了5000万吨去产能任务。

伴随着“去产能”的推进,钢铁业从以往的严重过剩向供需平衡转变,钢材价格触底反弹,企业利润水涨船高。根据找钢指数的数据显示: 2016年初,全国螺纹钢价格为每吨1963元,到今年11月21日,这一价格已上涨至每吨4200元,涨幅113.9%。钢材价格的上涨,使钢铁企业从过往的全行业亏损向行业大部分盈利转变。2017年1-9月,中钢协会员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9万亿元,盈亏相抵实现利润为252.06亿元。整个行业在政策春风的作用下,从冬天走向了春天。

在这个过程中,找钢网为代表的钢铁电商对钢铁上下游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常辉表示,在上游,找钢网帮助钢厂从传统的批发制转为零售制。在这个过程中,钢铁电商为钢厂带来了3种商业价值:一是财务价值,二是渠道价值,三是策略价值。找钢网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大数据嵌入流通端和售后端,实现生产、流通、售后数据的结合,进而将中小采购商对产品的诉求等各种流通中的数据反馈给钢厂,指导其按需生产、柔性生产。

在下游,找钢网的价值体现在一站式购物上。将原先分散的零售贸易、仓库、加工、物流和金融等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帮助用户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物流“四流合一”,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用户体验。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主体,占GDP的30%左右;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5,是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制造业步入比较了一段比较困难的时期。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使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弱化。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希望可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借助新技术、新应用的机遇抢占智能制造的先机。

王常辉表示,作为中国产业互联网行业的领导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找钢网一直致力于用互联网的手段革新钢贸流通领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帮助中国钢厂实现更为智能化的生产。未来,我们将根据十九大报告的精神,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钢铁行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钢铁行业优化升级、砥砺与蜕变。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