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生堂涂志亮:3~5年成为医生执业患者看病的首选

固生堂涂志亮:3~5年成为医生执业患者看病的首选

随着《中医药法》颁布、多点执业开放,医生不再绑在医院一条“船上”,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面对“流动”起来的医生,固生堂又是如何因势利导、招贤纳才,再一次腾飞?又该如何牵手中医药人才,开拓“中医+互联网”的创新型道路,创造患者、医生、企业的三赢局面?

2017年2月13日,固生堂创始人涂志亮就“固生堂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方向”以及“在所进入城市的中医门诊服务业”上,与当地公立医院的关系做了分享。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以后,军队才一百万人,国民党军队美式装备六百万人,但共产党解放全中国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当一个事情趋势清晰了,价值观明确了,有一支能战能胜的团队,很多事情比想象来得快“,提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涂志亮相信,在三五年以后,固生堂可能会成为三个首选。

医生执业的首选

三五年后,固生堂可能成为医生执业的首选或是唯一性的首选。

首先,固生堂坚持与专家们一起成长,践行三个收益原则:

第一,按诊。即按门诊进行诊金分配的一种收益。

第二,基于专家秘方知识产权的收益。从去年开始,固生堂推行把专家有效的处方、秘方形成协定处方,进一步形成院内制剂,并让体系内的各个专家开取,让专家拥有基于该秘方的知识产权的分配收益。

第三,核心专家通过投资,期权获得收益。固生堂即将完成的D轮以央企作为战略股东性的投资,意味着专家们的投资收益会提升六倍。

专家收益的提升不仅影响今天固生堂出诊的专家,而更会影响一批中医的年轻人,以及即将踏入医校的学子们。让年轻人愿意学中医,认可中医,毫无疑问让今天这批老专家能够真正地被认同被尊重。涂志亮董事长表示,这一点固生堂已经帮助专家实现了。

其次,帮助专家在学术上建立成就。

第一,将专家有效处方形成协定方、形成院内制剂、形成药品方,用专家名字命名。

第二,举办以专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会。如2016年,固生堂为周岱翰教授举办“周岱翰教授从医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固生堂承办,来自全国的三百多名肿瘤专家参与。

第三,从专家在学术影响,秘方的传承,专家工作室的建立,物质的收益各个维度建立起以专家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固生堂以专家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模式将成为中医师,特别是优秀中医师的执业的首选,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患者看病的首选

成为患者就医特别是看中医的首选。

目前,固生堂门店的平均回头率在48%左右,周回头率30%左右,年度回头率在80%左右。药品质量好、就诊服务佳、疗效好、最高医保报销80%的高比例让固生堂赢得患者认同。数据表明,固生堂医生的平均复诊率在72%左右,而在三甲医院,医生平均复诊率在45%到50%左右。固生堂已经或者逐步成为患者看中医的首选。

就业、创业、成就事业的首选

固生堂要成为有志于大集团产业,特别是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人,就业、创业、成就事业的首选。

上周,涂志亮发出了总额高达1200万的奖金计划。涂志亮表示,对后勤团队像区域总,奖金维度由区域门店数量、增长量、独立区域三个维度构成。比如广州区域,可以设立90万的奖金池,每一位同事在区域持续两三年的奖金收入增长是可预期的,是现金收益。对核心干部、团队手握的期权收益,现在也能赚到20块钱左右一股,固生堂上市之后,预期会有几倍的增长。

现实的收益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可持续、规则清晰的晋升和发展的道路。涂志亮提到:”在今年,每半年会对团队做一个360度的评价,使10%到15%的同事按这个比例获得清晰的晋升。每年度再有一定比例的薪酬提升,形成清晰而明确的规则和发展计划。”员工可以往专业条件方向发展,也可以通过职位晋升或职级晋升。

在固生堂对于优秀员工的晋升早已打破了半年晋升的时间约束。

比如广州区域运营总监张秋敏,从公司创业初期担任北京店院长,到调至深圳做院长,再到广州店做院长。在广州任院长期间,即去年从年初院长到年中晋升运营经理,管理7家门店,又升任运营总监,到今年初会出任广州区域副总经理,分管整体的医务体系,从门店转向医务线,形成一个职业跨越式成长。又比如广州区域总经理高正,去年从区域副总到常务副总到总经理,在一年内实现三次提升。所以对于创造出成绩、成就的优秀同事,固生堂会不遗余力地给予各种成长的空间。

“在固生堂成长当中,最需要、也是最具挑战的是小伙伴自身发展和成长,跟上固生堂的发展步伐,这是我们的期待。”涂志亮表示,今年将会有一系列培训计划出台,期望固生堂跟小伙伴们能够走得更长更远。“大家一定要有耐心,对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定要超过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真正在这个领域去拥有或沉淀一些属于自己的感悟。我相信,三个首选会成就固生堂,成就我们的专家,我们的小伙伴,甚至我们的患者,来践行中国医改的核心:让大医院舍得放,让基层接得住,让患者愿意来。”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