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卓越教育20周年,关于教育的九大问题,大咖们都给出了什么答案?

干货 | 卓越教育20周年,关于教育的九大问题,大咖们都给出了什么答案?

2017年5月13日,卓越教育20周年我是高手·大师讲坛暨产品发布会在广州塔二层盛大落幕。

整整三个小时,现场座无虚席。直到整场活动结束,来到现场的家长和学生们仍在为这3个小时里聆听的教育箴言反复斟酌、回味。

科技、创新、快乐、收获。以四个关键词所定义的教育,让家长与孩子们能清晰的看到,生长因何得以朝向未来。

▲九位大咖演讲精华视频 时长:13:53

Q:“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未来更有竞争力?”

A: “更需要学习力、创造力、健康力。”

——卓越教育总裁唐俊京

未来30年是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30年。这意味着现在人类可以做,未来机器人都可以做,而且做得比你更好。这个时候人类该怎么办?

我们应回归教育的本质,更多关注孩子的成长,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特征,释放他们的潜能、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同时,更要回到我们的教育初心,不但要教知识,更要教做人。有三种素质尤为重要:

1.有好奇心。

2.不断探索和尝试过程中,百折不挠的坚毅,显得尤为重要。

3.每个人能够获得自身的幸福,找到他们自身的幸福,这是最重要的能力。

学习力、创造力、健康力统一称为为孩子开启未来的未来力。我们希望我们的教育是快乐的,用科技让孩子的个性得到满足,通过创新最终让孩子收获丰盛的人生。

Q:“有了科技,教育还能做什么?”

A: “科技是教育的载体,将教育回归爱的传递”

——阿凡题CEO陈李江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教育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书本是一个载体。到信息化时代,书本不再是唯一的媒介。现在的AR、ER的技术出现,让本身很多复杂的理念瞬间呈现在学生眼前。

实际上,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教育模式已经诞生了,伴随着科技发展阶段性的突破,教育也会有更大的突破。

未来是创新的劳动,我们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比老师更懂得他自己。但是技术也替代不了教育,教育应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爱的传递。

人工智能和科技能够让老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获得解放,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教育上,让每个孩子成为优秀的自己。

Q:“科技能将教育变成什么样?”

A: “让我们的知识,从远处走到眼前。”

——蜂背科技创始人梁锦文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听到重点、难点,重点就是代表我们必须教的,对学生来讲很重要。难点,从字面意义上就是难以理解的,为什么难以理解?

因为它可能会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有一个外教老师说:很难教广州的小孩说秋天的天气怎么样?因为广州没有秋天。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些远离现实的知识,有经验的老师发明了各种口诀和公式。但是这些冰冷的口诀和技巧能帮孩子理解真实的世界吗?真能帮助他们探索出关于未知世界的真相吗?

以前,我们的知识更多是以文本的方式储备,今天我们可以让知识有更多的形态进行流通,比如最原始但更有温度感的声音,还有虚拟和现实混合呈现的科技场景。

这样,老师就不再只是传递知识的角色,他有更大的机会和空间和学生一起,成为一名启发者。作为学生,则可能会变得更加主动,能更好地、更近距离地接触到感兴趣的知识,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Q:“创新就意味着颠覆和革命吗?”

A: “不,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起飞!”

——广东粤剧院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决战天策府》主演彭庆华

我理解的创新,是梅兰芳大师的一句话:移步不换形。也就是说,我们推崇的创新,首先建立在一定的传承基础上: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只有精神不能变,值得我们坚守的东西必须要有。

我们不能把传统的东西完全丢弃,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把传统的东西照单全收。一定要学会创新,化他为我。

但是,改变应该从哪一个方面着手?我认为:

潜力+磨练+机会=爆发

我们要坚持初心,激励创造,怀着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去探索未知。前提是让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知识面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基础,这些都意味着,我们能够承载潜力,等待一个爆发的机会,有好的身体和精神,我们才能把握未来的机会。

Q:“运动会挤占学习的时间吗?”

A: “完整的教育,离不开体育。”

——卓越教育首席营销官赵新军

完整的人格需要体育,体育教育是通过身体运动提高和改变身体各项机能、精神。体育不仅能健康体魄,更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

在我的经历中,可以看到真实的案例:几个孩子能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特性分工,依据策略拼搏,通过团结合作赢得比赛。这就是体育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从离群、不喜欢结交朋友通过运动结交更多朋友。

我们希望通过体育教育,让孩子们通过运动释放成长、考试、精神的压力。在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将品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融合到体育中去——

首先发现孩子的兴趣,根据他们的体能情况量身订做训练计划,让这些孩子在快乐运动过程中学会拼搏、合作、专注的体育精神。

Q:“最成功的教育,是未来的成就吗?”

A: “教育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快乐。”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家周国平

谈到教育,很多家长都很焦虑、紧张,但是这种焦虑和紧张的心态本身就会让孩子不快乐,因此,在谈快乐教育之前,首先需要家长的心态放平。

同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教育:让孩子具备自己争取幸福和承受人生苦难的能力,要教给孩子人生中那些最珍贵的、最重要的东西——优秀、幸福。

优秀是人性意义上的优秀,即理性的思考、感受能力和人的意志。这三种能力能够生长得好,从情感来说,拥有丰富的情感,从道德来说,就是有一个善良、高贵的灵魂。获得了这个,他就能享受更高层次的幸福。

要获得这两个因素,孩子最应该获得的,是快乐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是快乐的,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支配学习。学霸不一定有出息,但是自觉的人一定有作为。

Q:“信息时代了,我们还能让一个孩子爱上经典?”

A: “我们用人文,给孩子们架设一个通向经典的桥梁。”

——卓越大语文创始人陈宏巨

为什么孩子不爱经典名著?

因为经典名著和孩子和距离非常遥远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但是也让中国古代的文字成为了文言文,文言文成了中国孩子爱名著的障碍,这是一种文字障碍和文化习俗的障碍。

再看看我们和西方民族的差异: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差异又成为孩子阅读西方名著的重重障碍。经典名著假如是一个愁,孩子在这头,名著在这头,孩子靠一己之力很难渡过。

孩子不爱读名著不能怪孩子,名著必要学习,我们通过课程体系华化、文史结合教学,同时,爱经典有情怀的老师讲课,这三个支撑点形成一个人文的桥梁,把孩子和经典联系起来,不管孩子从什么年龄走进都可以快乐。

Q:“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优秀?”

A: “善学,自信,责任,贡献。”

——卓越教育全日制教育总校长林文

很多人认为国际高中课程简单,学习轻松,绝对自由?

对不起,这只是一个传说。在国际高中AP都是他们进入大学的拦路虎,还有以前他们没有听说过的课程,比如统计学、心理学、经济学、解剖学,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和挑战?

我的答案是:主动学习,同时不拒绝任何新生事物,用宽阔的心态接纳多元的世界。

责任,为自我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贡献,发现社会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自信,找到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生命的热爱。

我们相信,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互的过程,这将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用他们的天生的才华与能力完成生命的使命与目的。

Q:“年少成名,这就是人人渴望的收获吗?”

A: “我的答案是:做我自己。”

——中国青年作家、《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蒋方舟

我们谈到收获,其实是在谈论什么?

首先是选择。当我们作出某些不可回头的选择时,其实都是在最紧迫的时间缝隙和最不合适的时机下,最典型的是面对高考的分数、家长的压力、学校的压力、自己的兴趣、社会的压力,作出选择,可能影响一生。

所以大部分的选择都是不自由的,想获得真正的收获,你可以在压力逼迫之前,主动选择。

我选择成为我自己,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在这条路上,我有四个收获:

1、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无论要进入任何领域,如果你忐忑自己无法完成一件事,但是又必须完成的时候,你就不断地暗示自己是天才,然后你就真的会成为天才。

2、学习与兴趣可以兼顾

但这个兴趣并不是给孩子弹钢琴弹10级,而是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加完整的内心世界,一个比眼前更多、更丰富的世界,可以让他拥有更广博的心境。

3、真正健康的家庭关系

好的家庭关系,是家长对子女说的话,子女都可以反过来说过家长听。家庭里的双方关系都是在真正的学习,共同分享。

4、走一条矢志不渝的路

当你有一定要完成的理想时,你走一条你和目标最短的路,不要走一条看似容易的路。所以当你有理想的时候,用最短的速度达到它,永远参照最优秀的人、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卓越教育20周年

卓越教育相信,或多或少,家长和学生们都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着。大到未来竞争力,小到具体的教育目标,这些问题永远不会存在标准答案,但惟愿这些大咖的现身说法,能带来解开问题的钥匙,我们手握着钥匙,和孩子一起,去开始未来无限。

1分钟前

周国平,蒋方舟,彭庆华,陈李江,林文,赵新军,陈宏巨

卓小越:手握钥匙,和孩子一起开启无限未来!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