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向未来——沈阳建筑大学石铁矛校长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传承创新向未来——沈阳建筑大学石铁矛校长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9月8日上午9:00,沈阳建筑大学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文体馆内正式举行。沈阳建筑大学校长石铁矛教授以“传承创新向未来 ”为主题发表了讲话,表达了对2017级新生的祝贺与祝福。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7级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1115名研究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国有句古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当中,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36名来华留学生,其中,有24人拿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祝贺你们在这里开启更高层次的学位攻读历程,

Welcome to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至今走过了69年的办学历程,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从1985年被教育部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到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逐步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至今,已培养出7717名优秀研究生。研究生教育也已探索出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强校之路。

大家知道,人类社会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其带来的颠覆性挑战可能是始料未及的。恰逢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等多项战略汇集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研究生改革发展的关键新时期。这既为你们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对你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要自觉传承“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精神,在知识与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获得智慧学识与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此,我向大家提几点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第一,希望你们博学兼修,注重提升自我修养。现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突显。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都告诉我们,知识和能力是可以转移的。作为研究生,研究创新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获得一项具体的学术成果,更在于他的应用。我希望你们保持持续的学习欲望、训练科学的思维和培养实践的能力。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上,我校代表队获得了大赛一等奖。我知道,在已经培养的研究生中,许多同学获得过国家级奖励,参加过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有的同学先进事迹被“光明日报”连续报道,更有一些学生在国际名校继续深造。我相信很快,在众多这样优秀的“学长”的带动下,你们也会逐渐的成长,在更多的成绩中看到你们。

第二,希望你们开放包容,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们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瞄准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站在前人和导师的肩膀上,着眼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创造出原创新的研究成果,能够在研究领域内有所发现、有所突破。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和日本熊本大学等17所位列世界500强高校陆续开展了校级交流,并逐步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出国交流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够善加利用。

第三,希望你们适应需求,积极投身服务建设。我校作为国内建筑类行业领先高校,一直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建大研究生是我校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在盘锦城乡一体化战略规划项目,盛京古建筑遗产保护和沈阳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一河两岸景观设计等项目设计中,都赢得了知名度。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习总书记2014年6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一个新的论断“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需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我希望,你们始终明确方向、心怀天下,勇担重任、无畏向前,坚持把个人理想根植于社会和世界的发展中,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有所作为。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愿你们在沈阳建筑大学度过美好的人生年华,愿你们的前程光明似锦,祝你们圆梦在沈建。

谢谢大家!

编辑排版 | 宁 楠

文字校对 | 董 旭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