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春丛四方面解读《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

鲁春丛四方面解读《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

2017年7月1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第十六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对白皮书进行了现场解读。这是信通院连续三年发布数字经济相关研究成果,努力为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繁荣进步、国家创新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今年7月份G20峰会,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促进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我国是经济大国、互联网大国,也是数字经济大国,发展数字经济,是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历史规律的发展要求,是着眼全球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立足国情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内在要求。发展数字经济,对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意义重大,将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连续三年发布数字经济相关研究成果,努力为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繁荣进步、国家创新发展贡献智库力量”,鲁春丛表示。

鲁春丛从四大方面对《白皮书》进行解读。

什么是数字经济?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数字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单部门的信息经济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双部门的信息经济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网络为依托的数字经济阶段。

从技术经济角度看,每一类经济范式都基于所依托的技术产业。社会上有网络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多个概念。鲁春丛表示,当前经济发展,其一,信息经济最大,因为信息包括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信息经济将等同于数字经济;其二,网络经济大于互联网经济,因为网络除了互联网,还包括电信网、政企专用网。电信网络历经模拟化、数字化时代,正在向IP化、IT化演进升级,网络经济将基本等同于互联网经济。其三,数字经济范畴远大于网络经济范畴,因为数字技术不一定完全依赖网络,比如工厂的数控机床、数控机器人等单机的数字化技术,产业规模非常庞大。之所以统一到数字经济这个概念,一是符合国际社会的共识,二是符合历史沿革的定义,三是符合技术经济演进的趋势。

在鲁春丛看来,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国际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未消除,世界主要国家高速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构筑新一轮经济浪潮下的领先优势。鲁春丛表示,各国战略主要聚焦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强技术创新与产业能力,夯实发展基础;二是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深化融合发展;三是推进数字政府及立法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四是大力实施网络安全战略,强化安全保障。

鲁春丛表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各国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0.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到56.9%,英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48.4%,日本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0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47.5%。2016年的数据我们正在采集测算之中,届时会发布共享。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中国信通院测算表明,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接近19%,占GDP的比重超过30%,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接近70%。中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远期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占GDP比重35%,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50%,全面步入数字经济时代。

鲁春丛表示,除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共性问题,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瓶颈:

(一)转型壁垒: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动力不足,信息化投入大、投资专用性强、转换成本高,追加信息化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试错成本和试错风险超出企业承受能力。行业标准缺失或不统一,无标准或多标准现象并存,严重制约企业应用步伐;企业外部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支撑能力缺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字技术发挥作用时滞较长。数字技术从投入到产生正向经济收益之间约为3-10年。

(二)发展失衡:一是产业不均衡。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二一产逆向渗透趋势,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较为超前,第一、二产业数字经济则相对滞后;二是区域不均衡,扩大社会收入差距;三是消费生产不均衡。资本大量涌入数字经济生活服务领域。

(三)平台治理:一方面是责任界定问题。数字经济下新业态丰富、市场主体众多,科学合理界定不同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是其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下平台模式成为主流,平台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不同,出了问题,责任往往全部加于平台企业身上;二是政府协同监管问题。数字经济生态下,其去中心化,跨界融合等特点给传统监管体系带来很大挑战。

鲁春丛指出,平台治理,本质上是管理理念问题,各国国情不同,平台治理的出发点不同。

稳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鲁春丛指出,我国具有集中力量把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具有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展规律的思想优势,具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执政党优势。只要把握好战略方向,我们完全有条件做大做强数字经济,重点在三方面:

第一,完善经济发展理论。准确把握当今中国数字经济的历史方位和发展大势,是处理好所有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基本依据,。

第二,推进发展实践。一是夯实综合基础设施。二是有效利用数据资源。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四是深化融合应用。五是扩大升级有效需求。

第三,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一方面,避免使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清理和调整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采取既具弹性又有规范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新业态的动态并行、分类监管研究,为新业态、新模式提供试错空间,激发社会创造力。另一方面,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建立完善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竞争监管政策,探索建立多方协同的治理、重在事中事后的监管机制,营造数字经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