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发表对教育综合改革新看法

干货丨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发表对教育综合改革新看法

10月22日下午,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新闻中心举办第六次集体采访活动谈教育综合改革上发表了很多重要的观点和看法。

十一学校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校长李希贵除担任十一学校的校长,同时兼任太平路学校及海淀区北部农村北京市第47中学的校长。

看点

01

关于高考改革给现高中阶段教育带来了哪些挑战

李希贵校长通过分享一个数据来做具体阐述。现在十一学校,今年9月份开学,全校4359名学生,有4359张课表,每一个学生通过学校开发的268个学科课程、30个综合课程和70个职业考核课程,形成了不一样的学习路径和成长路径。

另外,目前十一学校试点改革,从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这样一个视角我们也看到了希望,五年前我们的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大概有80%的学生聚焦在20%的热门专业。今年我们400多个学生参加高考,他们报考的志愿,第一专业我统计了一下,涉及到80%的大学专业领域。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我们的学生慢慢找到了他自己,慢慢唤醒了他自己,慢慢开始走向了更加适合他未来潜能的专业之路。这是我们感到非常欣慰的。

看点

02

如何看待学生补课情况严重这一问题

近几年,学生补课现象还比较严重,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也比较泛滥,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了,家长也觉得苦不堪言。

李希贵表示,未来20年的时间,会有60%的职业消失。目前这种大面积的学生参加社会补课,无论是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学校的教学秩序,都有一些不良的影响。这种现象不能简单来谈,教育自身也要反思。尽管我们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推进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客观上还是存在的。所以在学区内、区域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在过程和结果上实现教育的公平,还需要很多的努力。这样一种社会焦虑产生的背景也要认真分析,只有找到原因,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今天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出现,远远超出过去两次技术进步。我们怎么应对不确定的明天?未来二十年的时间,会有60%的职业消失,今天用学校里12年时间学习,或者加上大学4年时间学习,然后工作,把人生分成工作和学习两段,已经不行了,没法应对变化的未来了。

所以这次大会总提出来,要加强网络教育,这是在原来没有出现过的。仅仅靠现行的传统教育没法应对未来。怎么通过全社会的参与,来形成各种形态的学习型组织,使学生、一代一代的青年找到一次一次的起跑线,而不要仅仅把学校当做起跑线。找到一个一个不一样的学校,这样知道人生不是先做好了教育的准备再去工作,而是终身学习。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可能是下一步非常需要思考的问题。

看点

03

关于如何看待教育改革目前的情况

帮助每一位学生最终成为他自己。这句话是陈宝生部长在十一学校考察后讲的。小学的开心、中学的活心和大学的静心,确实符合教育的规律。小学怎么开心?除了课程本身更加符合孩子特定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还要释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有个快乐的时光。中学的活心,事实上是希望孩子能够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把自己打开。大学的静心,就是学生已经通过基础教育找到一个本来的自己,踏上了一条符合他成长道路的路径,这个时候他就可以潜心去钻研。

为达到这样一个目标、这样一个教育理想,整个教育系统确实做了大量的努力。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陈部长提到的“全面施工、内部装修”。这个内部装修,最重要的是在课程体系上,怎么通过允许学生选择,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我们的教育,过去更多的希望按照我们的意愿,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的学生,不太特别留心学生的意愿。

但今天,建设一个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现代国家,特别需要在某一些领域有个性、有专业甚至痴迷于这个方向的青年。我们能不能通过教育的转变,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来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他自己,发现他自己,唤醒他自己,最终成为他自己。我们有一句话,什么叫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养活了自己,服务于社会,这就是幸福。所以怎么样让学生达到开心、活心、静心,“内部装修”的任务非常艰巨。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海淀教育、微言教育、新华网、人民网,由北京小升初网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升初网)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