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青岛即发、红领的魅力为何这样大? 2017中针协T恤衫分会三届三次会议聚焦智能化转型新路径

现场 | 青岛即发、红领的魅力为何这样大? 2017中针协T恤衫分会三届三次会议聚焦智能化转型新路径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授权转载

9月29日上午,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T恤衫分会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中国针织工业协会T恤衫分会执行会长蔡剑华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家企业,先后参观考察了青岛即发集团青岛红领集团。考察团亲身感受当传统制造业遇上互联网时代,由传统向前沿蜕变而形成互联网和工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在青岛即发集团首先参观了即发集团展示厅、针织面料设计研发中心、即发60周年发展展厅,以及即发贵华智能工厂,除了对即发集团有了真实的了解,也找到了即发集团作为中国制造品牌,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原因。对即发的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和智能可穿戴产品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为东介绍了即发集团的发展情况。始建于1955年的即发集团不断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创业、创新和创牌发展,打造了配套完善的发饰品、针织品和梭织品产业链,实现了由发饰品向针织品和梭织品的两次转型和跨越。综合竞争力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目前其主要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跨界创新将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杨为东指出,当前,企业需要利用“中国智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机遇,力推生产模式的变革,进行由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和智能产品构成的智慧化转型升级。

即发集团自主研发的“海洋生物甲壳素纤维针织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优秀发明专利;自主研发的微孔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具有防水、防风、透气和阻隔微粒等功能,目前各项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高弹汗布加工处理技术”、“成一染色大麻针织品项目”、“生物酶处理技术”、大豆纤维针织品、棉+莱卡高弹系列针织品等新产品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6年,即发与大连工业大学、大连光明仪器研究院等合作开展的超临界CO₂无水染色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多项制约技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同时,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染整技术,也将带动我国染整行业革命性的变化,彻底实现染色的零耗水。

在传统服装不断创新的同时,即发集团积极开拓智能穿戴产品的研发。即发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动力株式会社、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合作开发的“HITOE”智能服装, 通过在衣服里层嵌入芯片测定人体的心跳、体温等数据,通过外置传感器传至电脑、移动设备终端及云系统中,实现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控。该产品具有轻便、舒适、耐用等特点,目前已在日本市场销售,并获得良好反响。

随后,考察团参观考察了青岛红领集团的“酷特智能”个性化定制工厂。红领集团从2003年开始,历时10余年的时间,投入数亿资金,以3000人工厂作为实验室,红领集团一直在探索信息化与工业化紧密结合的新商业模式,专注研究并时间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工业”模式,创造了 “C2M(顾客对工厂)的直销定制平台。在酷特智能系统上,通过量体等方式采集到体型数据后,来自全球的顾客都可以在客户端上定制服装。从款式、面料、色系到肩型、领型、口袋、刺绣、扣眼颜色等诸多细节,顾客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和设计。

走进红领集团的生产车间,每个工位前都有一台电脑识别终端,订单生成后,系统实时传入工厂排单生产,经过自动排版、自动剪裁、工业化生产、智能入库,然后包装发货,送到客户手里,整个过程只有7天时间。凭借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创新,红领集团的服装定制业务销售额连年上涨,其中90%以上的订单来自海外市场。

“大数据支撑起了红领集团的个性化定制。整个企业就是一台数字化大工业3d打印机,全程数据驱动。” 酷特智能副总裁李金柱表示,10多年时间红领集团积累的海量数据、包括款式、版型、工艺、设计元素等能满足超过万亿种的设计组合,99.9%覆盖个性化设计需求。

通过参观交流,考察团一行深入了解了即发集团和红领集团的发展历程、经营理念和先进模式。对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

下午,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T恤衫分会主办,青岛即发集团、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协办的“2017年度中国针织工业协会T恤衫分会第三届三次工作会议”在即墨希尔顿逸林酒店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中国针织工业协会T恤衫分会会长、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文,中国针织工业协会T恤衫分会执行会长蔡剑华、即墨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徐永全,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为东,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捷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长蔡剑华主持。

即墨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徐永全在会上致辞并表示,此次会议在即将撤市设区的青岛即墨举办,既是对即墨乃至青岛市针织行业的鼓励与肯定,也是对今后创新发展的激励和鞭策。目前,即墨拥有纺织服装企业2800余家,2016年实现产值1076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其中产值过百亿元的1家(即发集团),过10亿元的4家(红领、亨达、雪达、红纺);拥有国家、省、青岛市各级认定的名牌(商标)130个;拥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品牌和技术中心数量位居山东省县级市前列;先后荣获“中国针织名城”、“中国童装名城”、“中国童装生产流通示范基地”、“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国际级出口纺织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等荣誉称号。今年1-8月份,即墨纺织服装产业完成产值819亿元。

徐永全指出,当前,随着我国“十三五”纺织服装强国建设的全面开启,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消费变革的发展期,包括即墨纺织服装在内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已经进入了产业革新、转型升级的关键点。

会议在“分享+奉献”的主题下,探讨了互联网+时代服装业的未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创新等热点话题。

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T恤衫分会会长、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文分析了互联网+服装业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并对无线互联网时代,企业新零售升级当解决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服装行业前世交易的本质是在供方和需方之间减少交易成本的中间环节。而服装行业发展到现在,据《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资料检测报告》数据显示, 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与2016年上半年的2.3亿元相比,增长了34.8%;网购用户达到了5.16亿人,较2016上半年的4.8亿人,同比增长了7.5%;移动网购交易规模达到了22450亿元,较2016年上半年的16070亿元,同比增长了39.7%。他指出,未来服装业与手机是分不开的,服装与互联网的关系引用马云的一句话:未来已来。

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售后总监林伟则分享了圣东尼在持续创新发展道路上的想法与经验。作为意大利LONATI(罗纳地集团)旗下的独资子公司,圣东尼专业生产和销售针织圆机,产品范围广泛,包括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的无缝机、单面和双面针织大圆机以及袜机,能满足全球97%的无缝内衣机械的需求,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内衣,运动装,泳装和医疗用品等领域。谈到创新,林伟表示,始终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在不断尝试总结中去创新。从产品和应用两个纬度看创新,创新的最根本目的是赚钱,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微调,做新的应用也是一种创新手段,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圣东尼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与红领旗下的酷特智能合作,山东海思堡的一个生产车间已经完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全球牛仔个性化定制改造。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学强分享了他的互联网时代智能设计与柔性生产的经验。海思堡是一家牛仔裤代工服装厂,GAP、LEE、ELAND等国际大牌都是他们的客户。随着近几年国际订单减少,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库存高已经成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噩梦,一方面大量的市场需求(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10-100件小单、小批量快速返单)无法被满足;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造成了大量库存(产能过剩)。而智能定制化生产线则解决了企业痛点,企业没有了库存压力和产品滞销的压力。基于互联网发展的个性化定制的核心竞争力也将带给企业新的商业模式。马学强表示,未来,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转型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捷表示,此次考察的两家企业给他带来很多的收获和启发。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是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纺织品、服装、家纺产品、新型面料进出口为主的国有大型经销商和优质代理商。公司拥有梭织、针织服装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团队,瞄准国际纺织科技前沿,汇聚时尚纺织元素,在服装的面料、款式、色彩上突出个性化设计,体现出“健康、舒适、绿色、环保”的特点。公司加工各类经典和休闲男女服装、衬衫、童装、运动服装、职业工装、家居服、羊绒、羊毛针织衫等,出口美国、日本、欧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会上,中山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长琪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去年在市场上找到的兴奋点:“过去,我们开发设计无限的产品来满足有限的客户,现在,我们倒过来做有限的产品来满足无限的客户。” 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历经十多年发展,霞湖世家已成为中国T恤行业研发能力最强、专业化程度最高的T恤服饰企业之一。“去年,我们推出了一款极简自然、健康风格的国民T恤,仅1年多时间李,销售网点就铺到了3200多家,年销售量达460万件,”一件衣服卖全球“的创新商业模式让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预计到明年将发展至5000家销售店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是我国针织行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90%的人都用过诺基亚手机,但仿佛一夜之间这个品牌就倒下了,还有顷刻之间走向失败的柯达。这些例子值得深思,在颠覆性技术侵入市场的时候,必须要及时回应。对于针织行业来说,创新应该是内在的、本质的创新,不只是产品方面的创新,建议企业家们应该放开视野,从方方面面去创新。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