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董希淼评碳银:数字产融平台开创企业新蓝图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董希淼评碳银:数字产融平台开创企业新蓝图

6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发表时评《农村农民、小微企业、普通市民,谁为他们提供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文中以浙江碳银为例,详细分析了普惠金融的具体应用,并对普惠金融在企业发展与惠及大众方面做出了经验总结。

在文中他指出,浙江碳银的普惠金融实践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打造数字产融平台,有效促进光伏产业链各主体的集约、协同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低碳产业投融资信息不对称,使得光伏产业与金融服务相得益彰。截至2019年5月,浙江碳银已累计安装5000余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其中有近900个农户家庭依靠银行贷款完成电站安装与余电并网销售,获得持续性家庭收入来源。

作为一个联通低碳环保与银行金融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碳银始终以解决分布式清洁能源利用与投资需求为宗旨,探索光伏产业发展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理顺产业链信用关系,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建立互联网产业平台之后,浙江碳银串联起光伏产品的客户需求、柔性生产、仓储物流、安装监控、资金支持与财产安全保障等业务全流程,聚集生产制造商、销售服务商、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各方参与主体,改变了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服务关系,厘清各方职责,将各个业务流程或环节标准化以后分散至不同参与主体,改变以往依靠规模取胜的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与协同化发展。在这一模式下,信用也由集中变为分散,并且以真实消费和生产驱动,形成以产品消费、设备交付的支付、结算为基础的信用闭环,理顺产业链中的信用关系。

与此同时,碳银将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引入平台,以平台之力撮合产融合作,多种方式实现增信,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而原有模式下,以资产抵押为核心手段的风控要求,与节能环保行业的实际情况不契合,成为阻碍金融资本进入低碳产业的最大障碍。此外,浙江碳银打造分布式光伏发展平台,缓解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将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机结合起来。

在分析了“碳银模式”后,董希淼又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市场主体在普惠金融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一)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比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值得关注。浙江碳银通过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整合了光伏发电各方信息,理顺产业链信用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参与各方信息不对称,为金融服务光伏产业提供了可能,提升了效率。

(二)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商业可持续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出路。浙江碳银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努力推动产业数字化,依托平台进行信息搜寻、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精准获客,降低业务成本。

(三)将农村市场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农村市场是普惠金融重要战场。光伏电站使用寿命最长可达30年,可为农村家庭、贫困家庭提供长期持续收入来源。浙江碳银60%的项目面向农村家庭用户,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助力光伏扶贫养老工程深入开展,提升农户“造血”能力。

最后他指出,目前我国面临着发展普惠金融的良好机遇,应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创新,建立符合国际普惠金融理念、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特点的普惠金融体系。当前,创新普惠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借助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地提升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同时有助于培养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信用意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