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青春的青春》引争议 科波拉:让时间去评断

《没有青春的青春》工作照

 

  据《每日银幕》报道,10月19日,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根据米尔恰·伊里亚德(Mircea Eliade)的小说改编的新片《没有青春的青春》在罗马电影节上首映。对于影片,各方反应褒贬不一。

  首映当日剧场全部爆满,但影片播放完毕后却是一片鸦雀无声,紧接着是缓缓而起的鼓掌声。这也表明了观众对这部复杂的爱情故事的直接反应:不知所措,以及不确定。

  意大利评论界的反应是——意料之中的复杂。

  意大利《晚间快讯》(Corriere della Sera)的评论家Paolo Mereghetti对片子的反应很热切:“这与其他美国电影都完全不同,”在影片的首映式之后这位评论家就迫不及待地对记者表示,“不得不说我对他(科波拉)的挑战新影片类型的勇气和超凡能力感到震惊。我没有料到他会借用一个巨大的哲学主题来表现一个爱情故事。”在周日出刊的报纸评论中他写道:“令人惊奇的同时又是亲切的导演科波拉带着他的冒险的、不同寻常的片子回来了。”

  《意大利日报》的Fabio Ferzetti对科波拉的新作品可没这么有信心。“我想我是属于比较冷静的这一群的,”他说,“科波拉可以在《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中表达同样的东西,但他选择了一种更稀奇古怪的语言。”当他提到片子的哲学寓意的时候说。但他承认科波拉的“使片子充满青春与活力”的能力。

  在放映完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科波拉和影片的主创人员、影片发行方代表、意大利发行方代表,还有他的家人一同站上了舞台。导演本人安闲、自信,他称这部片子是一部“黎明定会到来”的寓言式“私人影片”。“我不想和以前一样再做娱乐片的导演了,”科波拉解释说,“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在年轻时有一位年长导演的人生经历,那么也许我也能在年长之时拥有一个年轻导演的生活。这就是米尔恰·伊里亚德的《没有青春的青春》吸引我的原因。”

  科波拉还说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观众会觉得他的片子有趣,他并不期待评论界会马上给予片子正面的评价。“人们现在才开始发表他们对《现代启示录》(1979)的评价。”他说。“我想做一部你马上就能看明白的,但会在以后反思里面的哲学含义的影片。我不想做那种让人难以企及的电影。我想让片子摄制精美、音乐美妙、演员表演无懈可击,会让你在观看影片的时候觉得很享受。然后,如果你想再看一遍,那么你就去看,而不用担心‘天啊!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发布会上,科波拉甚至玩笑地建议发行商允许影迷可以免费再次观看影片。

  意大利影评人兼商业新闻记者Marco Spagnoli,在发布会上向科波拉询他是否意识到片子本身就是个冒险,并且有可能因此会远离受众。科波拉答道:“当你制作了一部与中不同的,或是不是其他电影的翻版的电影时,当大众需要时间去决定片子是好还是坏时,你是否意识到:这部片子已经成功了?当你冒险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当你拥抱像伊利亚德这样的作家时,你会知道这部电影不会像《蜘蛛侠》、《史莱克》这种电影取得立杆见影的成功。喜欢不断探索新领域的艺术家知道公众需要时间去熟悉这部影片,然后愿意再看一遍……但我希望大众对于那些不想一直都排警匪片或商业片的艺术家们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当谈及使他成名的《教父》系列时,科波拉如是说。

  在记者会后影院还播放了科波拉夫人埃莉诺的65分钟的纪录片《CODA: Thirty Years Later》。片子拍摄于罗马尼亚,记录了科波拉在当地创作和拍摄《没有青春的青春》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