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中小成本影片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006年,一部《疯狂的石头》以其丰厚的投入产出比激起了全社会对国产小成本商业电影的热情关注。一部电影,催生了一个话题。一部电影带给人们一个话题、几许欢笑或许不难,难得的是跳出对某一个成功个案的沉缅,并从中总结、归纳出一个足以在艺术和市场两方面可资借鉴与推广的成功范式。日前,来自电影理论界和产业界的学者、专家和创作者以影片为切入点,就中小成本电影的创作得失,如何扩大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份额展开讨论。

 

《疯狂的石头》票房大热引起观众对中小成本电影的关注



  喜剧类型电影尚待开掘

  从喜剧电影这一形态入手,青年导演冯超表示,作为一个年轻导演,他在创作之初最先考虑的两个问题是影片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以自己的年龄和阅历所能掌控的题材是什么?考虑到这两点,在创作中力图兼顾喜剧片和武打片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引入了方言、网络文化等本土化的娱乐元素,另一方面又符合西方人“简单的故事加八场武打”的武打片期待,因此有可能达到目的“国内看喜剧,国外看武打”的双赢效果。

  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则认为由于喜剧电影的构成元素的内涵有其局限性,而单纯由动作支撑起来的故事又是有限的,因此,喜剧电影很难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引起观众的共鸣,走出国门的机会也相对较小。此外,从世界电影的大视角来看,无论是在意大利、西班牙还是英国,喜剧电影都是本土电影对抗好莱坞的一个有效手段。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要走出国门,中国的小成本商业喜剧同样可以做为对抗好莱坞电影的有效手段而存在。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饶曙光认为,喜剧天然具有一种颠覆人生,符合年轻人这一票房主体的观影心理。此外,由 于喜剧电影就其本质而言是以观众为中心的,因此年轻导演可以通过小成本商业喜剧的创作尝试来培养自身的观众意识.这种电影本身也可能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的一个捷径。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主任余剑红认为中国电影要做大做强不但需要依赖大片。还需要有市场号召力的中低成本影片。就像我们的市场不但需要一级市场,同时还需要二级市场和农村电影市场一样。创作者应肩负一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致力于创作过程中的资源整合.比如用100万的投资拍出500万的效果,首先做大做强整个电影市场,然后靠市场的回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余剑红同时指出,小成本的商业类型片不仅仅局限于喜剧,还包括恐怖片等多种类型,都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中小成本商业电影“以小搏大”的可能性

  中国电影历来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影片类型和规模都趋于多元化的今天,小成本电影如何以小搏大,如何以—种有效的方式让观众走进电影院接受影片中的思想体现了一个创作者的艺术良知和艺术素养。北京电影学院的钟大丰教授认为.在小成本的商业电影中,艺术家同样需要融入自己的艺术良知,在尊重和满足观众第一感受的前提下表达思想。《电影》杂志主编赵葆华从编剧的角度将其进一步概括为“凭娱乐性外框架寻找观众,凭含义性内框架寻找知音”,对端庄写作和快乐表达两方面的兼顾体现了创作者对艺术和市场两方面的责任。

  21世纪校园数字电影院线总经理黄述言从电影发行终端——院线的角度谈了电影分众和小成本影片以小搏大的可能性。他说中国有3.6亿中小学生和2700多万的大学生,但是我们的电影银幕数量还不够多,建立校园数字院线就是要把优秀的国产电影直接送到学校,以较低的票价提供给大学生,通过长线放映推介优秀的电影,提高它们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历史素养和版权意识,为中国电影培养未来的观众群。

 

  中低成本影片要靠“卖智慧”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表示,中国电影要增强抗风险能力,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和回报结构,目前中间档次的影片市场空间尚待开发。另外中国电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成本相对比较低的电影发掘人才、培养人才。

  中国电影整体的市场需求能够容纳各种投资成本的影片,韩三平指出,大到亿元以上票房的影片,到七、八千万元的,再到两、三千万元,甚至四、五百万元的,在中国电影市场均有例子可寻。

  中低成本影片应以培养青年导演为主,以面对农村和二级城市市场和电视播映市场、音像市场以及关联的产业回收为主。韩三平介绍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与香港地区的寰亚、英皇等公司,同韩国的公司都在积极推进相关中低成本影片项目,从今年11月份开始,大概每个月两部影片的速度投入,第一轮筛选的导演达到46个。比如同香港寰亚的合作,中影负责内地市场,寰亚负责香港地区和海外。同国产大片的模式一样,使我们华语电影的所有投资商化解了风险, 从而使中国电影有一大批不同投资的影片,来满足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来发挥各种人才的作用,使中国电影又好又快地往前发展。

  “中低成本影片,投资成本不高,宣传推广也受限,那么靠什么立住脚?必须靠卖智慧!”韩三平说,“美国有一个公司,就是几个青年人做起来的,每人出了十万美元,现在这个公司的市值非常高,而且他们的项目《电锯惊魂》已经做到第五集了。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充分利用电影这种知识产权的特点,用智慧劳动来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和发达国家电影的竞争,必须靠我们的创意,靠我们的智慧来扬长避短,应对竞争和挑战。”

  香港寰亚公司董事长林建岳说:“我们不追求大的投资成本,只要是好的电影,寰亚就会投资。关键是要有好的剧本.要能够让不同地区的观众都看得很投入。今年7月份香港特区政府把三亿元的资金扩大使用范围,使基金能够制作中低投资的电影,申请基金的公司必须符合申请资格,包括在香港注册,这是好的兆头。”

 

相关链接: 培育成熟需要时间 中国电影市场进入高峰要等3年

               邢惠斌:中国电影最终靠市场终端建设的发展

               健全国内产业机制 中等成本电影不应被遗忘

               中国电影如何产业化? 李连杰《木乃伊3》片场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