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奚仲文:《投名状》要再现地狱式的战争场面

  投资高达3亿的战争大片《投名状》即将上映。片中,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3位大明星均以肮脏、破烂的外形出镜,担任该片美术造型设计的香港著名美术指导奚仲文称,“因为他们太帅了”,所以导演陈可辛的要求,就是“要把他们弄脏”。

 

 

《投名状》剧照

 

 

  《投名状》快上映了,陈可辛本来是要改编30多年前张彻《刺马》,后来却在投拍时把故事建立在了原有的3位男主角的友情上,并加入了陈可辛对现代战争的理解。

  《投名状》的美术造型指导奚仲文是香港电影圈里大名鼎鼎的人物,与张叔平叶锦添齐名。他曾为多位艺人设计演唱会服装,其中为陈慧琳设计的公主服当年广受好评。从影20多年来,奚仲文为多部经典影片担任艺术指导和服装设计,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的大奖或提名。去年,由奚仲文担任服装设计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入围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并夺得美国电影业服装设计公会奖历史类最佳服装设计奖。他与陈可辛在《甜蜜蜜》《金鸡》《如果·爱》等影片中都有出色的合作,此次初尝“单色调”的战争场景的设计,让他感觉异常新鲜。

 

《投名状》的“烂美学”

 

B=外滩画报 X=奚仲文

 

呈现地狱式的战争美学

  B:有人给《投名状》的视觉和美学风格总结了一个词:烂美学。你怎么看?

  X:说烂美学这个概念,其实是一种“哗众取宠”,导演本身对这部电影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要给观众呈现出真实的战争状态,地狱式的战争场面。这是现在主流电影中比较少见的情况。

  B:电影里的服装看上去都很破旧,是手工做出来的效果吗?

  X:对,服装就是做成破旧的。我负责把完整的东西破坏掉,把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衣服做旧。开始参考了很多清朝的资料,清朝士兵的衣服颜色都是比较鲜艳的蓝色或者红色,而导演要求色调较为阴暗。我考虑用单色调来呈现,把鲜艳的蓝色或者红色进一步染成深灰暗色。所有的布料都是我们自己染的,使用的材质是再生布,就是有厚厚质感的棉布。正好拍摄的时候是冬天,很冷,我就考虑把服装做成棉袄,好处是士兵的服装感觉整体厚重,不轻浮,就是造价比普通的布衣要贵。用人手搓揉,把布料弄旧、剪破、打上补丁,非常花工夫。光是群众演员的服装就要几千套,几个工厂连夜开工一起做,从定装到生产出成品,前后大概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B:这样的服装是参考什么得来的灵感?

  X:阴沉灰暗的色调和厚厚的服装,让本来单薄的人显得臃肿很多,这和战争中士兵生存的状态很相近:天冷什么都不用管,报纸、破布就往身上裹。这个想法,是来自电影开拍前,导演和我参考的伊拉克战争时期的摄影作品集。那里的士兵都是乱七八糟的样子,我想这就是真实的战争状态吧。

  B:你为李连杰设计了一套铠甲,看上去和清朝的服装有点不同。

  X:其实在历史上,清末的士兵几乎没有穿铠甲的,因为那时已经有了火炮,近距离肉搏战少了。我们查阅了很多参考书,上面都没有铠甲。但导演并不想完全和历史相符,想在造型和服装上比以往的清朝戏多一些新意。我就在铠甲上多加了一个小黑甲作为护胸似的东西,上面是一个凹凸的“兵”字。这样不完全脱节于历史,但又有些新意和不同。

  B:整个电影的色调都是单一的,而且服装又是以黑色为主,你怕不怕观众觉得太闷,太沉重?

  X:这个是老板应该担心的事情。导演不怕,我就都用黑色。电影里设计了一个女主角徐静蕾所在的村子,里面的人都穿黑色的衣服,因为这是一个产煤的地方,就想营造一个黑黑的概念,用来呈现导演想要的阴暗气氛,以表达人性中阴暗的部分。

 

 《投名状》剧照

 

把刘德华、金城武弄脏

  B:我看到有些场景很像油画。

  X:对,导演事先找了很多以前外国表现战争场面的油画作品,很多都是前苏联的古典油画,大地和战场,还有烽烟四起的景象。

  B:烟火很特别,它虽然是颇为抽象的东西,但可以表现具象的场面。

  X:这次烟火特别重要。我记得有演员说,很多场景里演员是背景,烟火是主角。虽然有点夸张,但事实上,清朝已经有枪炮,可以利用烟来营造战争气氛,有种硝烟四起的感觉。《战争与和平》中就有大量的烟火场面。但烟实在很难控制,虽然我们很努力地去做,不够的地方仍然需要通过后期的电脑特效去加强。

  B:现在好莱坞很多电影都太过于注重电脑特效,宁可花很多钱做特效,而不是实景拍摄。

  X:整体上说,这部电影还是主要依靠造型以及现场的实景拍摄来完成一个真实的战争场面,而不是像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电影,过多依靠后期电脑特效。导演很怕太多的电脑特效加上去后,电影看起来就是游戏机上的样子,那就离我们需要的沉重感太远了,而且很假。比如我们拍战争后尸横遍野的场面,就真的让那么多群众演员躺在山上进行拍摄,绝对不用后期的堆砌,这样更能带给观众震撼和反思。没有真实感的电影,不会让人觉得惊心动魄。

  B:战争场面除了万马奔腾的场景以外,还有什么特别的设计?

  X:这次电影里挖了很多战壕,当时找资料的时候,并没有特别记载清朝打仗是需要挖战壕的。但我们还是做了,在一块平地上生生挖出十几条战壕。结果拍出来的效果很不错,很好地凸显了人在地洞里的无奈,好像我们人在战争中不再是人,而是一群老鼠,不见天日。当时也担心和历史情况不符,但导演觉得我们拍的不是历史纪录片,而是通过这样的设定表现战场上观众很少看到的一面。

  B:在对主角的造型上是怎么考虑的?

  X: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和功夫无关,虽然有李连杰这样的演员在,但基本都是平民化的人物,所以在人物造型设计上也是平民化的。开始的定妆导演说不行,都把他们化得太漂亮了,刘德华金城武太帅了,那样不行。3个主角的经历和背景各不相同。李连杰饰演一个从将军到逃兵的角色,最后也是脏兮兮乱七八糟的样子,满脸胡茬。而刘德华和金城武均是土匪出身,需要他们自己留胡子,弄得脸黑黑的。因为他们太帅了,所以造型的任务就要是把他们弄脏,不那么帅才好。刘德华和金城武的区别,就是一个胡子多一点,一个胡子少一点。刘德华演首领,要凸显他大个,大把胡子粗犷的感觉,因此在他留的胡子上又再黏了些胡子;而金城武演的是小弟的角色,自己留些胡子就可以了。

  B:战争结束之后的造型呢?

  X:到了和平时期,大家的造型就变得干净很多,衣服的材质也从厚厚的再生布料,变成了丝质。但这时要补战争场面的戏就显得很麻烦,要重新变脏,还要把胡子留起来。不过就算这样,整体上变化也不是很大,因为导演不想填加太多鲜艳的颜色,基调还是以黑白为主。唯一一场色彩绚烂的戏就是战争胜利时烟花绽放的那场,几乎把所有的颜色都用完了一样。这样突然的明亮和鲜艳,可以让观众明显地从一个环境和气氛中转过来。

 

李连杰的盔甲

 

内地电影美术造型更有发挥余地

  B:你之前做过《古今大战秦俑情》、《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造型,秦朝、唐朝和清朝的美学大不相同吧?

  X:刚做完《黄金甲》这样极度夸张的造型,做《投名状》很真实的造型就觉得很新鲜。其实我们一开始都不清楚该怎么做,看了很多清朝的戏、前苏联的戏,包括那部伊拉克战争的摄影集,才找到方向。

  B:你和陈可辛导演有十几年的合作了,这次他给你的自由度大吗?

  X:导演有自己的意见,大方向他确定了,细节部分就让我自己决定。和导演合作了不少戏,很多时候,我和导演对视觉的想法都很相似,这次就是想把视觉的焦点放在战场上。

  B:去年你还做了另一部电影《白银帝国》的造型。

  X:《白银帝国》的造型基本是同期做的,但还好《白银帝国》里正好有个难民流离失所的戏,也是潦倒和破旧的感觉,就当作练兵。其实《投名状》在服装造型上是很花钱的,做旧比做新更贵,比起浩大华丽的场景更要花工夫。

  B:这次和内地的造型师和美术师合作,感觉如何?

  X:觉得内地有很多人才,虽然还是有文化上的差异,但其实内地每年那么多电影,比起香港每年那些电影来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香港的服装造型往往更天马行空一些,不讲究历史的考据。而内地的造型师很慎重,他们要参考很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在战争片的拍摄上,内地电影人的经验多很多,拍国共大战那样的影片,战争场面做得很好。

 

香港其实从来没有战争片。

  B:香港的美术和造型一直在华语电影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X:很遗憾,这10年来,香港电影走的是下坡路,入行的人比较少,做这行的都没有什么工作可接,新人就更困难了。国内机会多,特别是电视剧比较多,人才也会越来越多,而香港电影都是小制作为主,我们就很难发挥了。不像我们入行的时候,二三十年前,正好是香港电影起飞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搭大景、做豪华的布景。可是现在这些都很难了,做我们这行的就很无奈了。

 

奚仲文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小亲亲》 (2000)

《安娜玛德莲娜》(1998)

 

服装造型设计:

《门徒》(2007)

《生日快乐》(2007)

《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

《如果·爱》(2005)

《三更2》 (2004)

《金鸡2》 (2003)

《三更》(2002)

《金鸡》(2002)

《夕阳天使》(2002)

《东京攻略》(2000)

《心动》(1999)

《甜蜜蜜》(1996)

《冒险王》(1996)

《金枝玉叶2》 (1996)

《色情男女》(1996)

《和平饭店》(1995)

《金枝玉叶》(1994)

《古今大战秦俑情》(1989)

 

美术指导:

《投名状》(2007)

《白银帝国》(2007)

《玻璃樽》(1999)

《鸡同鸭讲》(1988)

《倩女幽魂》(1987)

2007-11-29 总第 26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