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影片难以吸引大资金 投资过程复杂风险较大

  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新热点,发现中国电影资本市场”主题论坛上,出现了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朱云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以及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全球常务副总裁熊晓鸽和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等组成的“资本的能量”,谈到他们缘何很少投资中国电影,这些投行老总说,原因是项目的风险太大。

 

  资本市场并不缺钱

  “我们现在看到的票房主要是来自全国18个商业发达城市,而我们还有300座中小城市票房基本为零,68万个自然村、7.4亿农村观众、5万个放映点还未开发,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很大,我坚信经过一段时间,中国电影产业的顶级增长会有100%,这将带来巨大的利益回报。”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一张口就带来一长串令人憧憬的数字。

  作为投资方的代表,沈南鹏、熊晓鸽、王冉等表示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巨大潜力,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朱云来的观点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要投资中国电影的话,其实是不缺钱的,别说是几百亿元了,就是一两千亿元也有的,关键是电影这个行业比起我接触的其他行业来讲应该是一个最复杂的行业,投资过程很复杂,项目的风险比较大,这是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

 

  大片资本无法收回

  “为什么中国大片都是古装片?因为我们本土的市场本身还不能够支持商业大片。”即便是拍摄了投名状这样的成功商业大片,著名导演陈可辛依然毫不掩饰自己的沮丧之情。

  他表示,全世界都有大片的倾向,但中国市场最为极端,很多时候,几部大片的票房可能就占据了总体票房的一半以上。“因为只有把本土观众的文化购买力培养起来了,中国电影才能走上健康道路,电影人也才有机会做自己喜爱的多元的电影。而在我国,大片投资都在一亿元以上,在目前我国本土市场还无法收回到商业大片足够资本的状况下,大片也只能寻求海外营销,这就要照顾到很多国家的观众。美国人喜欢什么?东南亚人喜欢什么?欧洲人喜欢什么?为了市场,大片的口碑就变得很糟。这不仅仅是导演的个人意愿,他们或许也不喜欢虚幻的古装大片,但这是国外市场的要求,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