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国产片产量质量双丰收 中小成本影片票房提高

棒子老虎鸡/Bang Zi Lao Hu Ji(2007) 电影图片 海报 #01 大图 1266X1809

更多图片

 

 

  电影局2007年度工作报告日前出炉,国产电影总票房比2006年增长26%,以18.01亿的票房收入再度力压引进片。报告特别指出:除了大片的重大贡献,20部票房过千万的“中片”(投资规模中等的影片)才是国产电影保持向上发展态势的基石。作为去年“中片”的《棒子老虎鸡》,在《投名状》《集结号》的贺岁档夹缝中上映,最终拿下了过千万的票房,导演王光利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等规模商业片是最紧缺的影片类型。

  

 

  电影不能没观众

  

  谈起刚刚过去的票房大战,王光利心有余悸,他说,《棒子老虎鸡》片上映之前是他最紧张的时候,因为《投名状》和《集结号》的一致叫好有些出乎意料。这也让《棒子老虎鸡》片的放映厅数全面吃紧,拷贝虽充足,可影院顾虑重重。王光利表示,为做好影片发行,剧组采取了不少策略,比如去大片不会去的二线城市。

  

  《棒子老虎鸡》上映后,除了赢得观众的笑声,也迎来了“影片艺术性不够、不够深刻”的评价。王光利说:“对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吃惊,在上映之前就已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拍的时候就已有意减少文艺性。”王光利表示,虽然也希望做到艺术和商业的平衡,但他更愿意强调影片的商业价值,“电影也是服务行业,观众满意才好,我不希望把它搞得很神秘,曲高和寡的感觉。”

  

 

  “中片不能回避商业元素”

  

  商业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商务植入,王光利表示,影片考虑多种牟利途径是非常现实的,特别是“中片”不能回避商业元素,他称,自己做过广告公司老板,所以更明白要对投资人负责,“电影也要讲投入和产出,不可能花了100万,收回来80万,一个电影导演不能假装清高,一部赔钱,两部赔钱,就不会有人找你了。”

  

  尽管“中片”拍摄和发行不容易,但《棒子老虎鸡》片最终的苦尽甘来让王光利坚定信心,这位最早转行商业片的第六代导演表示,自己不会回到纯文艺片的老路:“过去参加很多国际电影节,也得到过关注,但我发现,外国评委对中国观众和中国电影的评价是有偏颇的,他们把我们当作落后国家,希望看到阴暗面的东西。这对我有些刺激,我也曾希望做一些这样的表达,但如果不能放映,传达不到我的目标受众那里,就是失败的。电影第一要有平台,第二要有观众,否则只能算自娱自乐。”王光利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尝试不同类型的“中片”,而正在准备的是一部内地稀缺的都市警匪题材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