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百年 在与内地合作中走向中兴

无间道/Infernal Affairs(2002) 电影图片 剧照 #04 大图 1954X1299

《无间道》是港片代表作品

 

  香港电影发展近百年,其间经历诸多风雨,在经历几年前的萧条期后,香港电影在与内地的合作中,开始走出低谷,走向中兴。


  港产电影起源于1913年


  香港电影起源可以追溯至一九一三年,当时有一位叫黎民伟的年轻人,与一家美国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一部默片“庄子试妻”,成为香港第一部电影,黎民伟也因此成为香港电影之父。


  抗战结束后,香港的电影业进入高峰期,可谓百花齐放,那时的电影,分为国语片和粤语片。


  国语片、粤语片曾双璧生辉


  首先说说国语片,它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之前大批上海等地的资本家移居香港有关。他们投放大量资源,在香港建立国语片王国,著名的国语片电影公司包括邵氏和电懋,制作了大量高质素的电影,而且类型繁多,包括时装故事片、歌舞片、武侠片、黄梅调古装片等。著名的国语片有《江山美人》《蓝与黑》《独臂刀》等,它们被远销至台湾、新加坡等地,在国际电影市场大放异彩。


  至于粤语片,五、六十年代由于中国大陆禁止播放和制作粤语电影,香港独揽东南亚的粤语片市场。粤语片以粤剧电影为主,当时有许多名伶将自己的表演搬上银幕,粤剧文化得以推广,有些作品例如麦炳荣、凤凰女主演的《凤阁恩仇未了情》、任剑辉、白雪仙主演的《帝女花》《紫钗记》、新马师曾的《客途秋恨》等,直至现在,还会在电视台播出。


  港产电影良莠不齐


  可是,粤语片的辉煌时代并不长久。由于许多片商急于盈利,许多粗制滥造的“七日鲜”(即以七天完成拍摄)电影在银幕上映,观众看粤语片的意欲降低。


  不过,在邵氏等原本出产国语片的电影公司配合下,一些例如“七十二家房客”等高质素粤语片再度出品。


  到了七十年代末,一批原本在电视台工作的幕后人员转投电影行业。他们大都曾经在外国读大学,例如徐克许鞍华等,拍摄手法新潮,作品被称为“新浪潮电影”,著名的新浪潮电影,包括《父子情》《蝶变》《蜀山》等。


  此外,在八十年代,僵尸片、警匪片,以及描写黑社会生活的江湖片也是当时香港流行电影种类。


  与内地合作走向中兴


  九十年代来临,香港电影再次面对危机。当时,香港电影业兴旺之际,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影再度出现;此外,随着香港市民教育水平提高,香港的外国电影市场逐渐蓬勃,冲击着本地电影;一九九八年香港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令电影业市场雪上加霜,不少电影从业人员因此失业。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十一世纪来临,一些香港电影商看准大陆市场的商机,制作了一些既符合大陆观众又符合香港观众口味的电影,例如《少林足球》《无间道》等,令香港电影又再进入一个新的中兴阶段。


  香港电影历经风雨,但仍然在世界电影市场稳占重要一席,这靠的是香港电影制作人员大胆创新的头脑,加上坚毅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