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鹰:《天安门》没后台领导不赏识


《天安门》上映一周在声势和票房上都差强人意

 

    作为建国6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天安门》没有《建国大业》那样数不过来的明星脸和猛烈的宣传攻势。9月3日,这部由叶大鹰执导,潘粤明郭柯宇等主演的电影相当低调地公映了。日前在携《天安门》做客《凤凰网·非常道》时,叶大鹰曾痛骂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不堪入目,肮脏下流”。可是,“红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天安门》没有延续《红樱桃》《红色恋人》口碑、票房双赢的局面。因为影院有限的排片,很多观众即使想看也看不到。眼看着争取6000万元票房的豪言成了空话,叶大鹰笑言:“《天安门》在市场上被冷落,不如说是被领导冷落的缘故,《天安门》没有什么后台,大家都在期盼《建国大业》呢……”


潘粤明是负责布置天安门阅兵舞台的美工队队长



这个角色还曾考虑过周杰伦

 

 

“主题是人民万岁”
    记者:据说您10年前就酝酿要拍这个故事,那这个片子是专门为建国60周年献礼的吗?
    叶大鹰(以下简称“叶”):准确地说,我是在1997年跟张国荣梅婷拍《红色恋人》的时候,看到了一张天安门杂草丛生的照片,突然有了想法,要拍一下天安门怎么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我把自己的想法向赵部长(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以及当时《红色恋人》的总制片人张和平作了汇报,他们听了也非常高兴,非常支持。正好,1999年就是国庆50周年大庆,可以把这部影片作为献礼。可当时《红色恋人》开拍在即,我实在分身无术,几经反复,最后没能如愿把本子赶在50年大庆之前写出来。


    记者:所以就赶了60周年献礼?
    叶:这也是一种巧合。2007年我在拍电视剧《西安事变》时和编剧王兵又聊起这个话题,没想到得到他强烈的回应,决定启动创作。2009年是新中国六十华诞大庆,过60岁的生日,我们就要拍一部吉利、祥和,充满喜庆色彩的电影,让所有人看完都兴高采烈。我们期望的《天安门》是一部欢乐祥和、精神向上、对祖国有情怀的献礼片,真正地为祖国高兴,干杯!


    记者:《天安门》跟很多献礼片还是有点气场不合。一部最后讲到开国大典的影片,全片的浓墨重彩却是在前面,讲述小人物怎么改造了天安门。
    叶:大家有一个误区,总是把开国大典和“天安门”混淆在一起,其实它们不是一回事。我们的故事讲述的是天安门的故事,而这个片子的主题是人民万岁。在新中国六十华诞之日强调“人民万岁”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这也是《天安门》不同于其他献礼影片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们更多是在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当然在影片里我们还是充满了对开国领袖毛主席的一种情感,但不一样的是,我们用普通百姓的故事,还是想突出最后毛主席那句话:人民万岁。

 

“我的‘主旋律’领导们并不赏识”
    记者:我们都知道天安门是国家的象征,但似乎很少有人会真正去思考天安门承担的历史意义。说真的,我也是看了这片子才开始对天安门的印象清晰起来。
    叶:在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如何看待新中国在历史上的地位,要从大历史观的层面上评价才有意义。唐、宋、元、明、清,然后就是新中国。历史的形成往往是有偶然性的,正是因为新中国定都北京,开国大典定在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才得以从历史的背景中走出来,成为一个新时代的象征物。就像剧中人所说的,当那些代表着革命胜利的象征物都罗列在天安门身上,反而失去了严肃性。它反过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迪和思考,最终展现的那个天安门是人民喜欢的天安门,而不是说某一个政权或者说一个政治态度来决定为什么天安门能成为国家永久的象征。


    记者:所以您选择了《天安门》作为您“红色三部曲”的终结篇?
    叶:有朋友和我说,可能不是你选择了天安门,是天安门选择了你……从《红樱桃》到《红色恋人》,再到《天安门》,不也正是暗合着新中国革命和解放历程中的三个时代吗?这也许是冥冥之中形成的序列,完全是无意识的。


    记者:我相信您也肯定听过很多次,说您拍“红色三部曲”,是因为您是叶挺的孙子。
    叶:我的父亲叫叶正明,是叶挺的二儿子。他是个普普通通的航天工程师。我做电影和我的家庭没有直接联系。而且,我拍过电影《大喘气》也拍过电视剧《走过幸福》,观众反映都很好,这些都不是“红色”的故事。


    记者:那您喜欢红色导演这个称呼吗?
    叶:不喜欢。粘了红色,观众就把你放在所谓的“主旋律”里了,可我的“主旋律”领导们并不赏识。所以《红色恋人》在国内没有得奖,估计《天安门》也好不到哪儿去。但是我很满足,我想拍的电影都拍成了,我没有让喜欢我的观众失望,这很重要。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