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票房”成顽疾 电影市场呼吁监管机构

《风声》等内地电影“虚报票房”已然成风

 

 

  顽疾:票房数据真伪难辨

 

  今年国内电影票房已达46.5亿元的数据,再次成为中国电影业“坐火箭”前行的有利证明。形势喜人,但业内“虚报票房”的顽疾却破坏了公众对相关统计数据的信任。

  昨日,时光网发布“第43周内地票房榜(10.19—10.25)”,榜单显示,10日上映的俄罗斯反恐大片《特工008》上映12天累计票房1260万元,相比之下,该片发行方在上映第5天就宣称“截至目前,《特工008》内地票房已经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显然是放了个“大卫星”;《倔强萝卜》3天累计票房700万元,与发行方“作为导演田蒙的处女作《倔强萝卜》在首周末三天就取得了870万的不俗成绩,超过当年《疯狂的石头》的首周末500万票房”的所发布数据有一定出入。

 

  现状:《风声》掺水“打时间差”

 

  发行方谎报票房自然是“利”字当头。个别发行方“战略性”虚报票房已然成为一种不成文规矩,尤以“首日虚报”为最。

 

  日前,《风声》发行方发布的票房数据,上映初至今就伴随质疑声不断。各大论坛关于《风声》电影票房数字不实的质疑越来越多。在“电影票房”吧,就有自称电影院工作的网友发帖揭露称,《风声》发行方宣称首日票房达1200万元有“蓄意欺骗”嫌疑,“(10月)1至8日平均每天也才1100万。(9月)《风声》提前一天在29日凌晨首映,上座率明显很低,场次也不多,还是工作日,怎么可能?它首日票房也就680万。”太平洋院线市场专家刘嘉今年第41周的票房分析也对《风声》发行方发布的数据持怀疑态度,“根据国家电影专项积金办公室以及综合全国主要大型院线统计数据,截至10月11日止,《风声》累计票房1亿3600万左右。之前有关媒体报道的‘《风声》截至10月8日国庆长假结束票房已达1.5亿’的数据,不知是从何而来”。她还告诉记者,《风声》现在号称“票房2.2亿”也可能是“超前估计”,“这个片子破2亿应该没问题,但截至25日,我的数据显示,它的票房约1.9亿元”。

 

  业内人士透露,发行方往往是虚报首日、首映周票房数字,平均注水达到50%以上,目的是“诱骗”观众走进影院。从高报票房到票房升高,被不少发行公司认为是颠扑不破的“公理”,“《风声》的票房走势应该还可以;只是当初若报出首日票房不高,可能极大影响后续的票房走势。经过假期升温,票房就上去了,也不会有人追究。反正可靠统计数据不会那么及时出来,等到数据出来了,票房也追上去了,这种和统计数据‘打时间差’的虚报比较流行。”

 

  应对:权威部门统计发布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红火,大小影片票房“大放卫星”成风,令人莫辨真伪。《十面埋伏》《头文字D》《落叶归根》等都曾闹过“虚报票房”丑闻。哪些数据是可信的?一位电影界发行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影片获取票房数据,除了院线传真数据外,习惯性参照三种数据,“其中最权威的是国家电影局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办公室的数据,电脑联网全国千余家影院售票终端,以此数据为准收取专项基金,发布范围一般限于业内,不大对外公布”。

 

  太平洋院线刘嘉的票房统计及数据分析也比较有代表性,其数据体现全国十几家重要院线成绩,经过修正公式计算得来,一般每周发布。时光网“不二”(记者注:时光网票房数据排行发布人的ID)的数据也有自己的计算公式,数据来源于主要院线、业内人士,可作参考数据。刘嘉告诉记者,其实她的原始数据也得自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办公室,经过五年多摸索出一套修正公式,“第一,电脑上传可能网络会出现问题,数据有所遗漏;第二,影院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录入会出问题。”

 

  与之相应地,吹牛不上税、数据公开不及时等监管措施和渠道的缺乏无疑是助长此劣风的重要原因。刘嘉表示,遇到发行方虚报票房的情况,圈内人士都是知情的,但只是一笑了之,“大家都知道不过是博宣传。收税、分账之类的,都有另外参照数据,不以此为准,发行方怎么吹都不会受影响的”。但她也强调,票房好坏靠“吹嘘”越来越不起作用,“作为一个产业,需要一个平台来规范统计数据并公布,让公众了解。”而靠不切实的数据忽悠老百姓,这条路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