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法庭导演新作 《碧罗雪山》展映上影节


影片海报

 
  2010年6月17日,既入围了上海电影节金爵奖又入围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的影片《碧罗雪山》进行了放映,这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用戏剧手法真实的反映了我国广西自治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以及与世隔绝的无奈。

 

  影片《碧罗雪山》讲述的是怒江边一个傈僳族小村庄里,迪阿鲁爱着木扒的妹妹吉妮,但是按照傈僳族的传统,他却不能追求吉妮。木扒因为偷了国家保护植物红豆杉的皮而被抓,木扒的父亲为了救儿子,打算把吉妮嫁给村里的混混阿达换取彩礼,然而,就在吉妮结婚那天,身穿传统嫁衣的她却逃离了村庄,消失在了茫茫的山里,三个月后,因为要躲避熊害,人们开始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

 

  影片开场就是木扒的婚礼,本该是欢庆的场面,最后被一个醉鬼的“熊来了”而搅乱了,这也带出了影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熊。可以说通篇的傈僳族村庄的矛盾都围绕着熊展开着。熊是村里人们的祖先,就像影片中少年迪阿鲁的老迈爷爷一样,是不可撼动的传统的代言人。而本该保佑村民的“祖先”,现在却经常的侵犯村民们的庄稼和牲畜,本来因为保护野生动物可以给他们的补偿也越来越少,最后人们不得不要求打死熊,象征着随着情况的转变,人们对于传统事物的忍耐度的下降。

 

  作为组长的少年迪阿鲁是一个聪明的小伙子,他能充分意识到因循守旧的爷爷的荒谬之处,但是在面对传统受到威胁的时候,还是挺身要求维护传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把他和自己从村中逃跑的父亲哥哥以及目光短浅的村民区别开来。但是聪明的他也不能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最终只能看着大家搬离故乡,而自己热恋的女孩子也消失在大山里没有了音信。

 

  迪阿鲁的对外界既有兴趣,又想极力保持村庄原来状态的困惑是影片中令人十分着迷的矛盾之处,这种既渴望被了解,又固步自封可以说不仅是少数民族的心态,更是所有人类的心态,这也是当少年在山巅唯一的情绪发泄时,让观众感到如此感同身受的原因。

 

  导演刘杰的处女作《马背上的法庭》曾获得63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大奖,这部《碧罗雪山》可以说是《马背上的法庭》的民族话题的延续。影片中广西自治区壮美的风光都令城市中的观众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想要回归自然的冲动,而影片全部的非职业演员班底也令影片的表演增添了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