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导演的集体崩溃 对话贾樟柯张杨王小帅

 无人驾驶

张杨

 

海上传奇

贾樟柯

 

日照重庆

王小帅

 

  第六代怎么了?这个问题最近一直回荡在我们的心里。自王小帅被投资人怒骂之后,我们隐约地发觉,第六代走向了集体失语的境地。这里的失语不是说他们不说,而是他们说了,却只是白费口舌。贾樟柯《海上传奇》,心里稍微明白一些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再一次复制那种不痛不痒的宣传片而已,这样的电影只有两种人会喜欢:一是投资商,表达了他们的意图;二是贾樟柯,赚到了稳定的银子。或者还有拍商业片比较顺手的张杨,《无人驾驶》很早就背上了自恋之名,凌乱的节奏完全摧毁了一部电影的愉快观感。王小帅?算了吧,《日照重庆》也许只能是个笑话。

 

  贾樟柯《海上传奇》

  重生了上海,埋葬了自己

 

  在饱受“广告片”之嫌的质疑,一扫败北戛纳的低迷,澄清影片被禁的传闻后,贾樟柯导演为上海世博会拍摄的纪录片《海上传奇》终于姗姗来迟,将于7月2日全国公映。上海,这座承载着岁月劫数的城市里,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生命和历史,在贾樟柯充满诗意的镜头中,变得栩栩如生起来。

 

 

  片中大腕如云

  138分钟的影片中,贾樟柯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选取了80个访问人物,但最终他的影片只留下了18个各界的知名华人,听他们讲述上海80年来的风云变幻。

 

  陈丹青叙述童年弄堂趣事后的孩童片断;杜月笙之女杜美如回忆了父亲参与抗日地下工作的经历;全国劳模代表黄宝妹,透过镜头追忆了她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兴奋;韩寒在赛道上自嘲和调侃??因为身份和地位,他们的讲述让历史变得扑朔迷离,传奇显得更加真实鲜活。看来从不在乎明星效应的贾樟柯,这一次也意外地尝到了些甜头。

 

  不再“贾樟柯”

  在名人荟萃下的传奇中,贾樟柯依然忘不了他的最爱:市井的生活常态、城市角落的残垣断壁,还有他的御用女演员赵涛

 

  赵涛担任贯穿影片始末的角色——未来精灵。她行走于上海的大街小巷,探寻着那些隐秘的传奇故事。电影中精彩之处是那些上海老电影片断的剪辑穿插,这些片断和被采访者的口述穿插在一起,配上台湾音乐人林强沧桑悲悯的配乐,显得异常美轮美奂。然而,属于贾樟柯特有的对底层的关注,却消失无踪。

 

  对话贾樟柯 纪录片为什么不能有虚构元素?

 

  南都娱乐:片子里面有一些笑点,比如韩寒那段,这些笑点是导演之前预料过观众会笑的吗?

  贾樟柯:没有,因为每个人物,语言方法不一样,年龄也不一样嘛,年纪大的人讲的就比较严肃。像韩寒自身的语言跟他的博客,跟他的小说一样,他有很多幽默的东西。包括那个杨怀定他也很幽默。这个电影十几个人也正好组织在一起,就是人生百态,不同的生命经历。

 

  南都娱乐:赵涛在里面那个角色,会不会有打破纪录片的感觉,因为它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贾樟柯:对,所以我觉得纪录片它也是电影,纪录片为什么不可以有其他的元素进入呢?其实我就是想打破这种人们对纪录片固定的成见,一种认知。因为实际上,这个电影的主体是真实人物的讲述,但是我很需要一个游魂一样的人物,因为在上海这个城市百年历史里,那么多的人,有很多人没有机会讲出自己的故事,他们是沉默的人。

 

  南都娱乐:但是感觉很实在,并不像是虚构的人物。

  贾樟柯:因为每个人对另外一个世界的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我看《聊斋志异》便觉得它都是很实在的。

 

  张杨《无人驾驶》

  中国版《撞车》,却混乱不堪

 

  十多年前,张杨眼中的感情生活是《爱情麻辣烫》里片段式、直线型的美好叙述,单纯清澈,现在的网络时代,人与人的纠缠早已冲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挑战极限想象力,7月2日上映的《无人驾驶》便是与时俱进的产物,赤裸裸地展现真实,张杨也注定要接受质疑的眼光。

 

  新城市感情——小三、车震一个不拉

  作为城市生活的记录者,张杨并不想在《无人驾驶》里给出自己的意见,他尽力真实地把这张感情大网以多线索叙事的模式呈现出来,造成“撞车”的连锁效应。相较于《爱情麻辣烫》的温情脉脉,此时的张杨已经变得“心硬如铁”,无论在哪一段关系里都多了算计跟心机,不过比起一些蜻蜓点水式的爱情电影来说,《无人驾驶》还算把各段感情的起承转合讲得清晰而圆满。

 

  结构繁复——叙事稍显牵强

  只是,有了美版《撞车》珠玉在前,《无人驾驶》涉及的新鲜玩意也没那么令人震惊,单单在几个家庭里打转,却要用繁复的叙事手段表达,颇有点戏不够,硬要凑的感觉。在某些感情段落的处理上,也能看得出浓重的人为痕迹,比方说,李小冉饰演的刘烨的妻子,竟有个坐台小姐的复杂背景,这就使得婚姻里的裂缝出现有了相当戏剧化的刻意感,而王珞丹和黄轩那一对童话式的青春故事,也和整部电影冷漠直白克制的视角有些格格不入。

 

  对话张杨 小三是人性的一种需要

 

  南都娱乐:看完电影有个感受是,用这么复杂的叙事方式讲的其实是很简单的事,会不会有点过了?

  张杨:按我的概念这部电影应该更复杂,之前我写过一个剧本是十几个人物织出一张网,现代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很复杂、很纷乱的,以前我们说个三角恋都是个特敏感的话题,你看看现在的人际关系,五六七八角都有可能。

 

  南都娱乐:高圆圆和刘烨那段应该说争议最大,有点让人误会导演你是在鼓励小三上位?

  张杨:这不是鼓励不鼓励的问题,而是以今天的生活来说,这太正常太普遍了,小三好像是生活里的必需,每个家庭都能遇到的问题。基本在这个年龄段的人,40岁左右的男人都会遇到。这其实就是人性的一种需要,只是现在我们用一种道德的判断,认为小三是不正当的。

 

  南都娱乐:《爱情麻辣烫》里的高圆圆那么清纯,到了《无人驾驶》里却成了小三,你这是故意安排的吧?

  张杨:呵呵,她也必须走向成熟。你不能让她一直演特清纯的。

 

  王小帅《日照重庆》

  稳定退步,仍自以为是

 

  不说他屡屡发言炮轰一些成功导演的事,单拿这部作品来说,把一部商业片拍得无比沉闷,王小帅也算是中国第一人了,然而悲哀的是,作为导演,他并没有把别人的批评当回事,而是坚持自己是正确的。

 

  关于《日照重庆》

  本片根据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电影延续了王小帅在以往作品《十七岁的单车》《青红》等片中表现过的“父子”主题,而这一次将更加疯狂与绝望。王学圻扮演的是一个常年出海的船长,获悉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在一起超市劫持事件中被警方击毙。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非常失败,于是决定返回重庆并寻找真相??慢慢地拼凑着他陌生的14年来儿子成长的点滴。

 

  对话王小帅 打倒偶像才能真正地长大

 

  南都娱乐:《日照重庆》里面的主题是父子,是不是个人的成长导致你对这个主题有情结?

  王小帅:或许有一定的关系,但绝对不是我人生经历的完全展现,之所以感兴趣,可能是觉得人在青春期的状态很迷人,能体验的东西都很复杂、微妙,而与父亲的关系则是一种对立,在小的时候父亲是偶像,但当你长大的时候就需要去打倒偶像才能真正地长大。

 

  南都娱乐:你曾说过《日照重庆》是严肃题材里的大片,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王小帅:《日照重庆》是拍严肃题材中花钱最多的,一般这个题材是不置景的,我们要在重庆解放碑封路的,要在江边建房子搭景的,你以后看电影,看到画面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安排的,都不是偷偷拍到的。我们这个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里,需要很多群众演员,每一个是设置好的,就目前来看,投入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