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筹备新片《有种》 佛门红人释道心加盟

张元

张元

 

  17年前,导演张元以摇滚明星崔健为主角拍摄了电影《北京杂种》。17年后,曾经的愤怒青年,如今又开始记录当下80后年轻人的叛逆与边缘、生存状况和情感状态——即将开拍的电影《有种》,是张元最新的一个手笔。昨日,张元带着为上海世博拍摄的3D短片《太空侠》,来成都参加“全球华人科幻星云奖”授奖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昨日下午,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张元还是那个标志性的钢丝爆炸头,只是已经很明显地能从中辨别出白发了。1989年,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张元自筹资金“莫名其妙”地拍了中国第一部独立电影《妈妈》,那时,全国只有16家电影制片厂可以拍电影。1993年,张元拍摄了反映北京摇滚圈的电影《北京杂种》,影片将崔健等中国第一代摇滚音乐人以及那个年代年轻人的生活形态完整而客观地记录了下来。因《北京杂种》私自出国参赛,张元受到禁拍处罚,6年后,《过年回家》的公映又让他从“地下”回到“地上”。此后,他拍摄了《我爱你》等影片。

 

  17年后的今天,张元正在筹备的新片《有种》——与《北京杂种》“一脉相承”,聚焦当下年轻一代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电影开拍之前,张元今年2月初先在北京做了一个摄影展,10位主角是他从300多名网络应征者中挑选出来的,“有一颗躁动的心,不安于现状,越躁动越好”。在这些年轻人中,有酷爱画画的中国美术学院学生;有从事摩托车改装工作的工人;有着“空门小谢霆锋”之称的释道心;此外,还有北京的南无乐队、庙乐队等,当然也包括据说是一视同仁地从招募中选拔出的《达达》中的“80后”成都女孩儿、张元女友李昕芸。他们在镜头前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理想。而电影《有种》则根据这些年轻人的真实故事改编,目前剧本已经创作完毕,即将开机。一代人年华老去,新一代年轻人又在做什么?这是他的疑问。

 

  ○访谈

 

  记者:外界称,《有种》这部电影算是《北京杂种》的续篇?

 

  张元:绝对不是续集,我不会去重复自己,这部电影会有全新的感觉。《有种》不是纪录片,而是一部纯粹的剧情片。月底还会有一本新书出版,书里会包含这些人的故事。一个摄影展、一本书、一部电影,这是我在做的一个艺术计划。

 

  记者:为什么会对80后的生存状态感兴趣?这次你拍摄的北京年轻人,和《北京杂种》时有什么不同,你之前对这一群体的想像是什么样的?

 

  张元:因为我们都年轻过,年轻人永远都是对的,最有生命力的。访问前后,我对80后印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最大的震惊是他们的生存状况,比我想的要恶劣得多。这次参加访谈的年轻人,很多成长于破碎家庭,情感的缺失、生存的艰难是我感到最震惊的。有的人才22岁,却已经做过十几种职业;有的现在还是七八个人住一间房;有人连吃饭都不能满足;还有来自破碎家庭的人……但他们面对困境又非常坚强,对未来充满希望。

 

  记者:这么多年,你一直在关注这些边缘人,这是基于什么样的动力?

 

  张元:我对边缘这个词不是特别感冒。如果你说有边缘,那什么是中心呢?很多人喜欢用草根这个词,我始终以为人是同等的,这个社会之所以能越来越宽容,就在于有一个基础点,人是同等的。很多人始终以为自己是中心,实际上很可笑的。

 

  记者:微博上很红的“史上最帅和尚”释道心也会参与电影拍摄?

 

  张元:我们在做摄影展时,释道心是应征者中的一个。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修行非常好的和尚。

 

  记者:当年《北京杂种》的男主角崔健将在影片中客串?

 

  张元:应该会的。

 

  记者:《有种》有没有在电影审查方面的担忧?

 

  张元:我一定会让它通过电影审查。我们需要一些反映现实的影片。

 

  记者: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你为世博会拍摄的3D科幻短片《太空侠》入围了展映单元,涉猎3D这个领域,是否意味着转型?

 

  张元:是。3D这个概念,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为什么到今年《阿凡达》《飞屋环游记》才让3D形成风潮?是因为技术更加完美,更适合去制作电影。我认为风是必须去跟的,简单地放弃它,是老朽的,没有意义的。

 

  记者:现在还有没有记者问到健康方面的问题?(张元曾在2008年陷入吸毒被拘事件)

 

  张元:没有。我现在很健康,生活正常,没有人问了,更何况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