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有秘笈 何必都学'好'这里有个'宝'

  提起印度电影,不少国内观众的记忆还停留在《大篷车》和《流浪者》。但其实印度电影早已脱去土气的面纱,变得时尚起来。就在我们还在为国产电影取得的一点点成就而沾沾自喜时,邻国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已经奋起直追,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到近来大热的《三个白痴》,我们的目光再次对准了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并不算宝莱坞的电影,它只是一部把镜头对准印度的英国电影,但其中仍不乏宝莱坞电影的传统元素。《三个白痴》这部引起众多网友惊叹的青春励志电影,确为如假包换的“宝莱坞行货”。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宝莱坞电影的制胜法宝何在?从好莱坞到宝莱坞,华语电影应该从中借鉴到一些东西。


  宝莱坞制胜法宝

 

      情节简单


  印度观众比较偏爱情节简单的故事片。宝莱坞影片的情节多是通俗闹剧,里面有很多公式化的成分,比如电影中常采用约定俗成的故事元素,人物形象多近乎于脸谱化,比如不幸的鸳鸯情侣、严厉苛刻的父亲、情感纠葛的三角恋、愚笨的坏人还有心地善良的妓女、因命运而分离的同胞兄弟等等。以《三个白痴》为例,欢喜冤家的兰乔和碧雅、一脸刁钻的教授“病毒”、兄弟情义至上的法罕和拉杜等等,上述元素基本都一一出现。


  此外,由于印度电影票价低廉,平均价格只有15卢比,约合人民币2.5元,仅相当于一瓶可乐,因此电影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意义。在劳累了一天之后,看场电影是大多数印度人理想中的娱乐活动。印度一位电影导演就说过:印度电影既是夜总会又是神庙,既是马戏团又是音乐厅,还是比萨饼和诗歌研讨会。为了取悦大众,电影人也不得不拍摄一些情节过于巧合的娱乐片,诸如《勇夺芳心》《错爱的纠缠》《为爱毁灭》等片无不如此,都是穷小子爱上富家女,遭到女方父亲或者亲友的阻挠,两人智斗反面角色,在歌舞中私订终身,然后片尾来个大团圆的结局。为此,印度电影也受到不少诟病:印度电影题材显得单一化、程式化,爱情纠葛、复仇变成永恒的主题。

  歌舞热闹


  说宝莱坞电影就是歌舞片并不为过,几乎所有的宝莱坞电影中都至少有一两段唱歌跳舞的场面。印度的观众期望他们的花费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称作Paisa vasool,即“钱之所值”的意思。片中歌曲的歌词以不同方式联系着电影中的情节:比如演员通过唱歌来叙述故事的情节,歌曲成为剧情发展的线索;另外一些时候,歌曲则是演员思想的一种外化,预示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件 这种事件通常是两个角色坠入爱河。电影的成功与否通常取决于这些歌舞元素的质量。而且与其他国家电影不同,宝莱坞电影音乐通常在电影上映前发行,很多观众根据原声音乐的口碑决定是否观看此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影片对演唱的要求较高,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宝莱坞歌舞片段都是由专业的歌手根据演员的唇形在幕后代唱,单独录制的。

 
  能歌善舞是印度人的特长,宝莱坞电影中的舞蹈,尤其是早期的那些,主要是根据印度舞蹈编排的。古典风格的舞蹈,多来源于历史上印度北部舞女的舞蹈或者民族舞蹈。在当代电影里,印度舞蹈的元素开始和西方舞蹈风格相融合,不过纯粹的西方流行舞蹈和印度古典舞蹈接连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的情景也不在少数。宝莱坞电影舞蹈的一般规律是:男女主角通常分别与同性的伴舞先表演一段,然后进入男女主角的双人舞部分,这部分通常安排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或者雄伟的建筑里进行,这种场景被称作“图画化”。遗憾的是,由于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不少反映高原风光的歌舞片段要前往瑞士拍摄。


  演员养眼


  除了情节简单、歌舞热闹外,宝莱坞电影的另一大杀手锏就是演员。印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盛产美女的国家之一,多民族的融合自然造就了不少俊男美女。宝莱坞雇佣来自印度各地的男女演员,包括模特、选美小姐、电视演员、戏剧演员甚至普通人,但宝莱坞的竞争十分残酷,通常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胜出,成为全民偶像。


  很多宝莱坞女演员都出身选美比赛,其养眼程度自不必说。例如今年在戛纳电影节上惊艳亮相的宝莱坞第一美女艾西瓦娅·雷就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她不仅成为印度首位国际电影节评委,更与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共同代言,其作品《舞蹈王子》《善良的谎言》《宝莱坞生死恋》等等无一不在印度热卖。还有很多宝莱坞演员出身表演世家,比如在《三个白痴》中扮演碧雅的卡瑞娜·卡普尔。由于出身世家,曝光率远高于常人,不少印度观众是看着她长大的。她曾主演过许多浪漫的轻喜剧,但受到关键性称赞的角色是《张美丽》中的一个色情工作者,之后便是那部大红大紫的《三个白痴》。

 
  男演员方面,宝莱坞相对逊色,阿米尔·汗以45岁高龄出演《三个白痴》中的天才青年,固然是对他个人演技的考验,却也是宝莱坞男演员荒的一个侧面反映。


  远学好莱坞

  近学宝莱坞

  就当中国电影人还在为年票房62亿人民币沾沾自喜时,不远处的邻国印度却以年收入30亿美元的数据笑傲亚洲;就在中国电影人还在为该不该学习好莱坞而争论不休时,印度电影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宝莱坞模式”;就当中国电影人还动不动就拿“电检”说事儿时,宝莱坞电影却以“主旋律”的姿态席卷了无数观众的笑与泪。远学好莱坞,近学宝莱坞,不再是一句玩笑。


  虽然不少电影人指责宝莱坞电影情节过于单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宝莱坞导演在讲故事上很有一套。以《三个白痴》为例,影片运用倒叙加插叙的手法,剥茧抽丝地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反观中国导演,到现在还在端着艺术片的架子拍商业片,真让人情何以堪?想学本事,先把故事讲圆了再说。


  目前的电影审查制度被不少国内导演拿来当借口,什么“好片子不能拍”之类的瞎话张嘴就来,但《三个白痴》这样的“主旋律”影片无疑给这些中国同行上了一课。即使放在最严厉的电影审查制度下,该片也完全可以一刀不剪。观众惊奇地发现,原来积极向上的电影也可以拍得这么好看。没有“黄、赌、毒”,甚至连接吻的镜头都没有,影片可谓返璞归真,真叫那些自称“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自惭形秽。


  好莱坞也好,宝莱坞也罢,学习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单从《三个白痴》开始前十分钟的大段航拍镜头和流畅的吊臂走位,我们不难看出印度电影工业技术的娴熟和稳重,而中国那些动辄上亿的所谓大片里却鲜见此类片段。面对好莱坞的竞争,宝莱坞没有选择限制引进片数量和重缴关税,而是积极靠拢学习,以攻为守,建立了完善的宝莱坞电影工业,电影现在已畅销阿富汗等国。远学好莱坞,近学宝莱坞,中国的电影人,是不是也该做点什么了呢?


  宝莱坞(Bollywood)


  这个词是由其所在地孟买(Bombay)和美国电影产业中心好莱坞(Hollywood)这两个词组合而成,主产印度语电影,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数十亿观众。宝莱坞电影城位于孟买西郊的一个山谷中,占地1600多公顷,地形复杂,景观多样。摄影棚十分宽大,棚内能变幻出一年四季各种自然景象。从1913年第一部印度故事片诞生至今,历经近90年的发展,印度电影业已形成了一个年营业额约30亿美元、拥有近200万工作人员和年产1200部影片的庞大行业。宝莱坞和印度其他几个主要影视基地构成了印度庞大的电影业,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居全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