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一家影院的月份牌:低潮不低,高潮更高

  香港导演陈可辛到内地来拍片后,不止一次说过:我们的导演首先是拍给院线经理看的。

  内地导演刘杰的几部电影不是在影院里象征性放放,就是根本一次都放不了,他刚刚觉悟过来:“据说院线经理不喜欢的电影,观众根本看不到?”


  金波是掌握中国观众到底看什么电影的院线经理的一员,他是北京博纳国际影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管辖着博纳影业集团目前拥有的8家影院。“我们只能决定片子下还是不下,但是不能决定片子上还是不上。”金波说他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有权。

  金波2003年进入电影放映业,上一个职位是望京星美影城的总经理。那时他做过一件圈内颇出名的事:望京居住着大量韩国人,为把这个人群拉进影院,金波自己动手,为上映影片配上韩文字幕——看样片时用录音笔录下所有对白,再找翻译译出字幕。影院在银幕旁边配上LED屏和字幕机,放映时由工作人员手工敲出字幕。这一招相当见效。
  
  金波其中的一家影院在北京朝阳门外——博纳悠唐国际影城。影城2009年7月开张,7个影厅也就是7块银幕,一共1160个座位。到了当年12月,这家新影院的单月票房收入做到了100多万元。在影院的全年经营曲线里,12月应当是收入最高的月份了,但转年来到2010年头一个月,票房就过了200万元。

 

阿凡达
《阿凡达》在年初拉开了火爆电影市场的序幕


一月:《阿凡达》和春运有点像

  2010年开年的火爆自然是因为《阿凡达》。跟当时很多影院一样,悠唐影城也完全没料到。直到内地上映前三个星期,《阿凡达》在香港公映,内地的影院经理们看到了票房成绩,头一件事就是追加3D放映设备。当时悠唐影城还只有2个3D放映厅。

  “已经来不及了,全中国3D放映设备断货。”金波回忆说。

  2010年1月1日石家庄博纳国际影城开业,这家影城只有一个厅能放映3D影片。4日《阿凡达》上片,影院经理定了一个“疯狂”的政策,360小时不打烊。放一场《阿凡达》加清理,刚好三个小时,这一个厅24小时放映,每天排8场,15天不休息。

  第一天,除了凌晨4点半那场差不多50%的上座率,其他场次全满。第二天,凌晨4点半那场也有70%上座率,第三天开始,全天满场;随后是这个厅的票提前2周就卖完,到1月15日,整月的票都卖完了。1月下旬,这家影院追加了两个3D放映厅。


  悠唐影城到2010年1月底有了第三个3D影厅。《阿凡达》映期快结束时,才上了第四个。3D版《阿凡达》的票价是120元,3D-IMAX版是150元,没人嫌贵,只听见抱怨“一票难求”。

  “中国现在不缺乏市场,观众也有非常强的购买力。”金波甚至觉得,当时要是价格再高点,观众也能接受。只是《阿凡达》实在来得太突然了,“之前的3D、IMAX放映从没这么好过,绝大部分影院经理没有做好思想准备。”金波说,“但一个多月过了以后,大家感觉那一个多月,确实像电影放映行业的节日一样。”

三月:小片“宝盒”也过亿

  节日过后是低潮。在影院经理看来,每年的3月、4月、9月、11月,是全年的票房低潮时段。优秀影片的片商不太愿意往这个档期里投片源,不投的结果是低潮更低。

  影院的无奈,是自己不能选片。影片档期是发行公司与院线排定的,全国统一上映。用金波的话说:“我们只能决定片子下还是不下,但是不能决定片子上还是不上。”

  片子是定死的,影院只能靠价格优惠或零食饮料赠送,在低谷期维持相对平稳的进账。

  金波因此对2009年国庆前后,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银幕上看祖国”活动记忆犹新。政府投入3000万元,直接推动了300万人次进影院观影。这对刚开张不久的影城来说,“虽然影片还是那些,但是明显感觉上座率高了”。

  另一件他认为有关部门好的事,是2005年广电局出面号召影院共同推行周二半价日。那之前,周二优惠由各家影院自愿进行,有七折的,有六折的,参差不齐也不成规模,优惠日的市场收效并不好。政府部门出面推动此事,现在几乎所有观众都知道周二影院半价。

  影院没有选择节目资源的自由,那么在市场不好的档期,金波认为政府就该有一些作为了:“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有非常大的能力和作用。”

  2010年三四月间,金波记得一部“小片”,叫《越光宝盒》。“两三个厅的排映场次,黄金场满场,上座率还是很高的。一个娱乐片,在三四月份这个档期,总票房居然能够过亿,也是我们觉得很惊讶,很惊喜的一个事。之前没看它有那么好。”

人在囧途
《人在囧途》成票房黑马


六月:《人在囧途》不发囧

  2010年,与隶属中影星美院线的任何一家影院一样,悠唐国际影城一共上映了超过200部国产电影。影院固然会根据影片的质量、内容、宣传规模来安排它的放映空间,但金波说,在悠唐,再小的小片,也有至少3天的时间,在“起片”当天,会有黄金时段(晚上6点-9点)的场次。

  2010年末,影院经理当中流行起一个调侃,叫“一日游”电影。有的影片进了影院,实在卖不动票,第二天就排不上了,得把银幕让给卖得好的片子。那在悠唐,它至少是“三日游”。悠唐最小的放映厅是132座,去年上座率最低的国产片放映,是在周六的黄金时段,最小的厅里只有5个人。

  “影院会评估,最黄金的时间给到这个片子,只有5个人,我要是换一个片子,可能是50个、80个人。”影片在“三日游”当中如果表现不好,就直接下线了。去年上映的二百多部国产片里,不低于10%是过不了三天的。“我觉得还是挺痛心的事。”金波说,“花那么多钱,做了那么多工作,努力半天,上了院线,只能挺两三天的时间。”

  6月的时候,国产小片里出了匹“黑马”,叫《人在囧途》,发生在春运路上的一出温情喜剧。影片刚上的时候,黄金场次是有的,但还不够格得到单独一个影厅全天排映的待遇。每天6-7场的排映,有4场在一个影厅,剩下的还要去别的厅串一下。放映两天之后,观众反映见好,上座率高起来,就开始加场,最多的时候一天排8-10场。
这部 800万成本的国产小片,在悠唐这一家影院获得了50多万票房,在全国上映一个月,最终总票房收入4650万。

七月:“唐山”提价大地震

  暑期档里,《唐山大地震》后来创了2010年国产电影票房的纪录。不过这部电影也给大城市的影院经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出品方华谊兄弟公司一纸提价令,把影片在各级城市的最低限价一律提高5元。

  电影票太贵,是国内电影市场从没消停过的议论。事实上去买全价票的,往往是一时兴起的消费者,养成看电影习惯的人,大多掌握了半价购票方式,比如周二半价日、工作日早场半价,或购买影院的储值会员卡。最高等级的会员卡,能以半价购买电影票。再就是新影院尤其不可或缺的大客户团体票消费,客户购买电影票兑换券到达一定数量,比如1万张,也能以半价观影。

  “北京市,历年的平均票价都是30多块,全中国最高的,可能在深圳,40多一点,大概就是这样子,没有观众想象当中那么高。”金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0年之前,国产影片的价格低限,最高的也就是30元,二三线城市在25元以下。《唐山大地震》提价前,很多影院已经以30元价格售出了大量国产影片兑换券,集团客户的单位员工,可以用一张兑换券换到任何一场国产片的电影票。提价令一出,这些影院得跟顾客说,看“大地震”,得再加5块钱。结果是大量的抱怨和投诉,给影院经营带来很大麻烦,媒体上也一时议论纷纷。

  “当时为这个事很郁闷,我们也通过多方渠道去解决。”但这还只是开始,到了年底贺岁档,几部大片同样提高了限价。再到今年一月,新上映的两部国产片同样如此。“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影院要靠价格杠杆来提高非黄金场次的上座率,如果提高最低票价成为趋势,影院的经营空间就越来越小了;再则这个涨没有标准,没有上限。这种片子也卖35元,那更强的片子,比如《建党伟业》再往上涨怎么办?我们在思考,在探讨,在交流,但是没有想出好的办法。”

  影院的建设、经营成本涨得厉害。现有影院的场地租金、人力成本都是逐年递增的;金波初入行时只有三五家企业从事影院投资,现在已经有近30家企业,竞争激烈;2003年,在上海开一家悠唐影城规模的影院,保底年租金是80万元,现在在深圳,一家同样规模的影院计划尚未签约,谈判阶段就已经谈到了700万到800万元。

  但观众肯定很难接受票价再涨。影院经营者自己都知道,与日本、美国相比,中国的电影票是很贵的。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