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男女》被指抄袭澳短片:情结手段类似


 

  最近因为《单身男女》上映,不少网友翻出一部2008年的澳大利亚短片《Signs》,称《单身男女》创意抄袭自后者。我实在无法相信杜琪峰、韦家辉和游乃海这样的创作团队会干出这种事,特地在看完《单身那女》后上网看了《Signs》,发现真是人言可畏,这两部作品,根本就隔着三万英尺的距离呀!

 

  看过《志明与春娇》的观众一定记得,片中有段塑料袋在风中飘舞的镜头,很难不让人想起《美国美人》里那个酷哥拿DV拍摄的煽情段落。要说彭浩翔没看过《美国美人》,鬼都不信。那为何他还敢明目张胆地把如此雷同的画面放到自己的电影中?有时就是这样,创作者有自信表达:同样的点子,我也想到过。

 

  后来彭浩翔担任我们新片的监制,一起创作长片《断了片》时,也曾反复纠结于一个问题:一男一女一夜醒来之后发现根本不认识彼此的故事,会否太像《宿醉》?电影上映时必然有无数声音指责:这是抄袭。但首先,两位导演早在《宿醉》之前就已写好故事大纲;其次,故事的全局发展与《宿醉》完全不同,因此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将故事全力发展下去。

 

  说回《单身男女》。网友指责它抄袭的原因是,片中古天乐用便利贴在办公室窗前贴图案逗对面大楼的高圆圆开心,手段类似《Signs》里分属两栋大厦的男主角和女主角用纸笔交流。这指责未免一叶障目,《Signs》只有12分钟,剧情相当单薄,仅仅提出了一种可能,即渴望爱情的单身男女如何建立联系,剧情终止于两人见面;而《单身男女》实际上是“双雄对决”故事,虽然一开始有“二龙戏凤”的意思,但看到后来会发现高圆圆作为女主角的功能相当有限,这完全是一部古天乐和吴彦祖之间的枪战电影。贴图案那种桥段只是两人过招的诸多细节之一,说实话任何一个创作者都不难想到同样的方法。

 

  2006年《达·芬奇密码》大红大紫之时,一部学术著作《圣血和圣杯》的两位作者指控丹·布朗抄袭他们书中的核心假设、基本事实和架构,并将丹·布朗告上法庭。最后英国伦敦高等法院裁决“抄袭”并不成立,后来一起类似的上诉也被美国华盛顿最高法院驳回。在法律领域,对创意信息的版权保护有非常严格的限定,偶然发现雷同之处的观众大可不必惊呼抄袭。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抄袭案例之一是塞尔吉奥·莱昂内“抄袭”黑泽明。1961年黑泽明导演了《用心棒》,讲述一个浪人来到某小镇,发现镇上两大帮派互相争斗、鱼肉百姓,遂斗智斗勇将两大帮派一举铲平的故事。几年后莱昂内看了《用心棒》,仅用七个星期就拍出他的第一部意大利西部片《荒野大镖客》,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和场景设计无不“雷同”。后来因为尤利公司不愿意支付1万美元的翻拍版权费,被黑泽明和编剧菊岛隆三以剽窃罪名告上法庭,最终黑泽明赢了官司,得到影片全球票房赢利的15%及在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发行权,黑泽明的获利甚至超过了《用心棒》的日本票房。不过莱昂内是这么说的:“我确实参考了《用心棒》的基本结构,可《用心棒》也来自哈米特的硬汉侦探小说《血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