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南生、杜琪峰独家解析评审:今年电影比较好

 

杜琪峰


  当地时间5月22日晚,戛纳电影节举行闭幕典礼,主竞赛单元评审团成员施南生杜琪峰与我们独家对话。施南生表示《生命之树》拿奖是因为电影有广度和宽度。而曾经出任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并且表示那年电影水准不高的杜琪峰,谈到这次的入围作品坦言,“今年的水平比较好。”

 

  影帝影后如何选出?

 

  专业人士说得算

 

  《忧郁症》女主角克里斯汀·邓斯特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这个结果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施南生介绍,本届电影节影后的种子选手有三位,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邓斯特的表现最突出。施南生也强调,虽然拉斯·冯·提尔被电影节驱逐,但他的电影还是可以竞争所有奖项的。而对于最佳男演员让·杜·雅尔丹,施南生用“实至名归”四个字来形容。施南生还指出,今年评委中有很多演员,这些演员会对表演做出专业判断,他们的评价比较权威。

 

  各大奖项如何出炉?

 

  热烈讨论,民主投票

 

  记者:听说这一次评委争论的非常激烈,是到今天上午才最后确定的名单……

  施南生:这是每一年戛纳的习惯,都是在最后一天(出结果)。我们一早就起来,就拿了所有的东西,去了一个秘密的地方,在那里讨论,这个是惯例,每一年都是这样子的。

  记者:评审团有没有在一些奖项上,有比较大的分歧呢?

  施南生:我们私下大家有聊天,是各有所好的,但是到后来讨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把自己为什么要投那部戏,都作出自己的解说或者分析,那么最后也是蛮顺利地投票,几轮之后就投出来了。

  记者:那这次是每个评委投票,谁得的票数多就给奖吗?

  施南生:对,是的。

  记者:有的时候是评委会主席有很大权力,他甚至会一个人决定某个奖项的归属。

  施南生:不可以的,这个是投票的,而且一定要绝大多数才能给这个奖的。

  杜琪峰:大家一直在很好的气氛下讨论(最终)结果,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决定。

 

施南生

  金棕榈为何归属《生命之树》?

 

  这部电影有宽度和深度

 

  记者:很多人觉得《生命之树》虽然很好,但是不那么大众。那评委会的意见是什么呢?

  施南生:因为最高的金棕榈奖,应该给一个最有份量,有重大突破的电影。《生命之树》本身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作品,它尝试了很多很多东西,在尝试的过程中,肯定有未必最成功的一面。但没有一部电影是完美的,所以评委觉得,这部电影的意图跟这个电影的深度、宽度,让它应该得到这个奖。

 

  好莱坞统治了金棕榈吗?

 

  我不那么认为

 

  记者:有人觉得获得最佳导演奖的《亡命驾驶》好莱坞的味道重了一些,您觉得呢?最佳女演员是克里斯汀-邓斯特,最佳影片是《生命之树》,所以也有人评论说,今年是好莱坞大获全胜。

  施南生:我觉得《生命之树》,不是一个很典型的好莱坞电影,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

  记者:我有看,我觉得也不是(好莱坞)。

  施南生:这是非常不典型的。丹麦导演那个戏(《亡命驾驶》),我们也有讨论过,觉得这种动作片是类型片,但是不单是把类型片的动作拍得很好,而且把人物关系都拍得非常好。尤其我们讨论的过程也说了,尤其电影前半段,导演手法很厉害,就是很快就把那种很清楚的、很微妙的关系都呈现出来,当然也有非常出色的演员,这个导演的功力是不容置疑的。

 

  为何评委会大奖出双黄蛋?

 

  以前有过这种情况

 

  记者:您个人偏爱今年的哪部电影呢?

  施南生:其实很多部电影我们都很喜欢,但是奖只有七个,有一个已经给了双黄蛋了,那个评委会大奖,所以已经是有八个奖,已经很难得了。如果更多奖,最好每个人都有,但这是不可能的。

  记者:今年有两个评委会大奖,好久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了。

  施南生:有过的,我们有查过(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与米哈尔科夫的《烈日灼人》并列获得该奖)。是允许其中一个奖(并列),如果真的大家同意的话,是可以有双冠军的。

 

  评委怎么看最佳编剧奖?

 

  从剧本来看应该拿

 

  记者:获得最佳编剧奖的《脚注》在媒体打分中得分不高(《每日银幕》的记者评委给了2分,满分4分),评委是怎么看这部电影的?

  施南生:其实我没有看那个给分的,我觉得我不受这种影响,我也没有兴趣,因为我们自己评自己的。《脚注》难在剧本,我不知道你看了没有?

  记者:我看了。

  施南生:这部电影讲父子之间的关系,父子间一直有竞争。一个大奖本来给儿子的,结果搞错了名字给爸爸了。电影有很好的结构,很好的做剧本的方法,来把这个故事一点一点地披露,这个故事一说就穿了嘛,虽然你明知道是这样,但心里还是很紧张的,被牵住看下去,我也没想到。

  我看这部电影简介的时候,心里有想过,这么一个故事不觉得会好看。结果看得时候,真被拉进去了,所以一般我们觉得从剧本的条件,它是应该拿这个奖的。

 

  《警察》为何爆冷获奖?

 

  有几个故事我们忘不了

 

  记者:获得评委会奖的《警察》(Polisse,也译作《刨根问底》),那个片子好像法国媒体特别喜欢,但是其他国家的媒体,包括中国媒体都觉得电影很平淡,评委给它奖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考虑因为法国电影,所以要给奖?

  施南生:没有,从来都没有考虑是什么国家的,我们讲得很清楚,也没有因为她年纪轻就给她,获得年纪大一点给,或者男的应该给,女的不应该给,或者以前有没有拿过奖,我们都不应该考虑。

  那么《警察》的故事,大会给我们解释说评委会奖,是让评委有点儿感动,或者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在哪里,就把它找出来。这是大家比较早看的一部电影,但是里面有一半讲得是保护儿童的警察,很多小故事,就是普通的受害者,这里面很多段都令我们非常感动,而且表演很难,很真挚。其实这些画面我们在这类电影上也看过,但有几个小故事是我们很多人都忘不了的,一直在脑海里面有的。

  记者:还有不少女记者喜欢《和凯文谈谈》这部电影,但是也没有获奖……

  施南生:奖就七个,所以讨论结果就这样子了。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