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之德国面孔:铭刻历史经典 放眼精彩现实

不知文德斯被传离世是炒作还是误解

 

  “Ich liebe Dich”,在本次上海电影节中的一部泰国小清新电影《爱就在身边》里,俊男靓女们张扬着这句台词。这是德语的我爱你,而此次电影节16部之众的德国电影,就体现着主办方对德国电影的厚爱,从电影幼儿时的表现主义到新电影运动至今的余脉,再到纷乱杂陈的新时代类型片,却都还远不够代表德国电影的性格。至于观众,能不能因其数量上的充分表白,就爱上德国电影,还得试观影感受而定。

 

《皮娜》成上影节“大腕”

 

  经典借新技术还魂

 

  “哥们,麻烦帮买3张18号《皮娜》的票,请你吃大餐,档次无上限。”随着3D电影《皮娜》的又一次加场,两个德国名字——电影主角、舞蹈家皮娜鲍什及其传记纪录片导演维姆·文德斯——成为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最重头的两个名字。接踵而来的,有现场观察发现,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呼呼大睡或提前离场,甚至有某著名财经内日报大放乌龙,“本次最受关注影片莫过于已故当代电影大师维姆·文德斯遗作《皮娜》”,让活得好好的导演提前升天。于是,这场热闹怎么看来都有点滑稽,几乎就像某奢侈品登录沪上,没听过也得去捧个场。无论真诚追逐艺术还是赶时髦凑热闹,一部实验的、纪录的艺术电影能造成这番轰动,与德国电影及其电影人埋下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正如德国电影协会主席玛丽埃特所说:“维姆·文德斯实在太有名,而《皮娜》又在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上制造了很大声浪,毫不怀疑中国观众得到消息,将影票抢购一空。”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大都会》的烟熏妆

 

  和一切挂在美术馆最核心位置的抽象画一样,大师的品牌效应,总能让不明就里的人们也趋之若鹜。德国影人在世界电影史上曾制造过两波重要的美学和观念浪潮,而这两波浪潮都在今年抵达了上海,并借助着最新科技,从盖棺定论的神坛上走下。其一,是1920年代的表现主义,弗里茨朗的杰出代表作《大都会》,这部体现着哥特美学、未来主义的科幻默片巨作,因2008年在阿根廷重寻到25分钟遗失片段而重获生命,修复、加工、对着原谱动机重新配乐、柏林爱乐乐团协作的2010隆重再映……今天,它代表着电影媒介初期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以及业已作古的表现主义大师们,莅临了上海;其二,是肇始于1970年代的德国新电影运动,法斯宾德、施隆多夫、赫尔佐格、维姆文德斯,是饱受DVD教育中国文青们在熟悉不过的四个名字,而近些年现代舞届最著名的名字皮娜·鲍什(去世的是这位大师)也在身后与文德斯神奇而时髦的3D技术相遇,在德国跳起立体现代舞后半年,轮到了上海。

 

  网络时代和资本话语权的到来,让欧洲电影的造神运动早就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大师的名字,不管是否还在世,也都永远留在了影碟上、资料馆里以及文献中。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