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拍片:中国电影剑指好莱坞的必修课


今年最受关注的合拍片无疑是张艺谋执导的 《金陵十三钗》

 

  中外合拍片,有很多“合拍”问题——资金合不合拍?合作合不合拍?文化又合不合拍?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算得上一部合格的合拍片,才能衬得上中国电影人的野心—走进好莱坞走向国际。不然的话,仅仅是协助西方拍摄而打上“合拍”的标签,最后也只是沦为票房毒药的四不像而已。

 

  电影是无国界的艺术,但商业电影却有意识地把无数的国家按潜力划分出不同的市场。就像生物趋利避害的特性一样,资本总朝着市场能量大的地方汇聚。去年,为内地市场贡献100亿元人民币票房的电影中,排在前十的华语片,有1/3都是从香港北上的合拍片。但即使排除香港和内地的合作项目,2011年的内地市场仍然算作一个合拍片春意盎然的年度,而且出现了更多的跨国“混血儿”。

 

  仅在今年上半年,中美联合制作的 《环形使者》《飞虎》《鼠之道》《金陵十三钗》;中澳合拍的《幸福卡片》等多个大型合拍片项目悉数出现。这些年来国内合拍片数量增长比例持续保持在10%左右,每年的涨幅都比往年明显提高很多。在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主办方还特意安排了前3部合拍片的签约仪式。这3部合拍片,总投资超过15亿元人民币;如果全部盈利,按照中国电影市场2.5:1的投资效益比,总票房将达27.5亿元人民币,超过内地电影2010年全部票房(101.72亿元人民币)的1/4,合拍片的前景也由此可见一斑,不容小觑。

 

  利益才是原动力

 

  在合拍片渐成华语电影主流这一现象之外,除了感慨原汁原味港片的消亡,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化学变化让内地电影市场悄然发生着改变?

 

  就像光线总裁张昭曾描述的那样:“合拍片最大的特点实际上不是关于资金的合作,而是关于不同市场的合作,之所以要不同的地区大家联合起来拍一部电影,主要是通过市场的合作来分散各个区域的风险。”较之纯进口片,在票房分账上合拍片的制片方得到的比例要高很多,这让越来越多好莱坞制片公司选择“合拍”作为与中国电影人合作的方式。上海电影节相关论坛上,香港资深电影人施南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利益是目前合拍片在中国流行的最大驱动。

 

  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和国内合拍政策的开放,都促使了国外电影人主动来华寻求合拍。在2010年,国内票房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同样在2010年,中国电影主管部门与新加坡签署了电影合作拍摄协议,这意味着中新合拍片将以国产片的身份在国内上映。这一系列积极的信号刺激着双方电影人,合拍片似乎已成为了解决市场问题的不二良方。

 

  而对于一些中国电影人来说,除去跟随资本走势,票房利益驱动,不管能不能乐观地称之为“挑战好莱坞”,起码算是迈出国内市场局限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横店影视制作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志江面对这些变化,直言不讳地称横店以后就要主打合拍片路线,他说:“拍摄国产片,去年100亿元人民币,哪怕今年200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还只是中国市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还是很少。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就是要用来与国外共享的嘛!用天下人聚天下智谋天下利,这是横店的方针,也是合拍片的基本法则。”

 

  “国内的电影公司涉足合拍片之后,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赢利,这是作为企业的主要功能,不可避免。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播中国的文化,这是作为电影人的基本责任。但为什么以前的国产片输出不了中国文化,是因为都是中国人讲中国故事,中国模式中国思路中国表达,外国人想听但听不懂。通过合拍片,让国外导演和演员来给我们讲中国故事,这样才能慢慢地听得懂讲得顺。合拍片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市场自然会空前扩大。”这是刘志江对合拍片传播功能的看法。

 

  但并非所有的合拍片都一定会赚钱,即便是纯正好莱坞范儿的故事,也有观众不买账的时候。口碑票房双收,并非那么容易。面对这一问题,刘志江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美国可口可乐刚进入中国市场,就是免费送给消费者喝,人们喝出感觉之后,才开始卖钱。合拍片也一样,把中国文化慢慢地输出,不管是哪个国家,你只要能给我放映,哪怕是便宜点也无妨,不要求一下子就赚到钱。这次你能让人家接受中国文化,以后的电影才可以稳步走出国门。”

 

《金陵十三钗》是第一部启用好莱坞当红一线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合拍片

  

  请给我一个“真正的”合拍时代

 

  在前不久落幕的第14届上海电影节上,合拍片是一个重要议题。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也表示,中国近两年才开始进入真正的“合拍”阶段,中国电影人在合拍项目中的话语权正慢慢变大。最近两三年,中外合拍片才开始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由中方说了算”的合拍阶段,比如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等。

 

  早些年,除了廉价劳动力,中国电影市场对国外市场缺乏吸引力,市场份额很小,根本不入西方电影的法眼。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崛起,中国电影人也愈发聪明起来,开始不甘于听任国外的指挥,萌生了独立之梦—我们也要慢慢地把自己的思想融入电影作品中去,在电影作品中去表达自我。“合拍而非协拍”成了中国电影人的新思路,而非仅仅希冀资本上的合作。DMG公司与美方共同投资的合拍片《环形使者》中,中方掌控了从电影前期筹备、剧本开发、演员选择、拍摄制作到发行的一系列运作。横店影视与澳方合拍的两部电影也均是如此,第一部合拍片《寻龙夺宝》和国外编剧不断进行商讨,单单剧本就改了六七遍。

 

下一页:

中国电影的国际学习班 向好莱坞看齐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