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探讨战争创伤 谁才是反恐的真正受害者

 

  反恐题材的政治悬疑剧《家园》在美国荧屏播出六集以来,平均收视人数突破800万,这一成绩仅次于前几年的同类剧集《24小时》,内地美剧迷也在欢呼"小强又回来了"。该剧讲述中情局官员与从伊拉克战场归来的"英雄"上演"猫捉老鼠"而产生的诸多曲折。另外,《家园》被安排在9·11十周年左右播出,其探讨战争伤害的意图非常明显。

 

  剧情抢鲜看

 

  美军士兵布罗迪在伊拉克失踪8年,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战死,但是一份匿名情报帮助美国情报部门在阿富汗找到了依然活着的布罗迪。他返回家乡后,获得英雄般的礼遇。与此同时,中情局女特工凯莉再次收到匿名情报,称布罗迪可能已经叛变并将协助基地组织对美国本土发动秘密袭击。凯莉在调查中发现,事情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

 

  故事:

 

  战争英雄疑似恐怖分子

 

  很多人都说,自从《越狱》和《24小时》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高质量的心理悬疑美剧。《家园》原来就是由《24小时》的创作团队打造,根据以色列剧集《战俘》改编。剧中,中情局官员凯莉获悉一份一个美国大兵已叛变,将再次对美国发动袭击的情报,并为阻止袭击而努力工作;同时,在伊拉克失踪8年的中士斯格特·布罗迪都被人们认为已经死掉,但却在阿富汗被奇迹般地救出。看到这一消息,凯莉自然就把投敌和布罗迪联系在了一起。回国后,由于政治需要,布罗迪获得了战争英雄般的礼遇。凯莉却私下对他实施了一连串的跟踪调查,斗争也由此展开。

 

  不少观众会感觉9·11题材并不新鲜,还不就是舞刀弄枪、拳拳到肉的火爆场面充斥其中。实情远不是这样,《家园》提出的主题不乏深意:到底谁才是反恐战争的受害者?虽然第一集并没有正面描述,凯莉肯定在9·11中失去了最爱的人,因为她手上一直戴着订婚戒指,并因此长期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剧中有对白说,她的精神问题是从十年前开始的,也就是2001年)。这也是她加入中情局主管伊拉克事务的主要原因,“不让这个国家再经受袭击”是她拼命的直接动力。所以,她不惜违抗上级命令,采取贿赂、监视甚至献出肉体等极端手段进行调查,几乎将自己送上了法庭。看到这里,观众不禁在思考:一个青春女孩变成了一个执拗的女人,没有朋友,没有家庭,唯一的疑似男女之爱的关怀竟然还是来自上司,谁为这种可怜和痛楚负责?

 

  布罗迪回到家乡后,得到副总统的接见,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可是风光之余,被囚8年所受的苦痛却只有深埋心底,无处可诉,包括同时被俘的另一名士兵的真实死因,一旦透露,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将瞬间被毁。正面“保护者”凯莉和反面“破坏者”布罗迪,两人却都有一颗残破的心,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有观众表示:“反恐是必须的,但反战也是必须的,无节制的暴力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看点:

 

  布罗迪能否修复家庭关系

 

  该剧的第一条线索是被俘虏美军的身份认同。被俘士兵中,有人坚守底线,被残忍地杀害;有人倒戈叛变,侥幸地活下来了。布罗迪究竟有没有被策反?为什么背叛自己的国家?或者他也是迫不得已?制片人戈登透露第一季结束前就会解决这些主要问题,“我们能把关子卖多久不会被观众鄙视呢?”不过,他还提到一个问题:“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即便你已经被策反,但是在你实施恐怖袭击之前,你都不是一个恐怖分子。”

 

  同时,待重建的家庭中,小儿子对布罗迪已非常生疏。妻子也有了情人,对象还是自己当年的战友,在布罗迪戏剧性回来之前,他们正准备同居,妻子虽然毫不犹豫地回到丈夫身边,她也渐渐感到了一些事情不对头。至于16岁的染上毒品的女儿,他也有点束手无策。布罗迪会如何处理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他与儿子、女儿之间的隔阂又如何化解?

 

  此外,本剧值得关注的点还有情报分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凯莉的精神病会给调查带来不利吗?会不会有些东西是她自己臆想出来的?剧中角色都面临着选择的困境,这种冲突和纠结的展现也是该剧跳脱于同类剧的另一大原因。

 

  最后,由于播出的频道是Showtime,不同于其他老少咸宜的公共台,这个收费台一向有些重口味,观众需自行把握尺度。

 

下一页:表演: 严刑拷打很逼真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