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现投资热潮 广告营销成主要市场驱动

老男孩Old Boy(2010)剧照 #12

引领微电影风潮的青春片《老男孩》

 

  从当年恶搞视频只赚眼球不赚钱,到今天微电影的投资热潮,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传统企业共同开启、发掘了这一原创视频内容的商业潜力2012年3月23日傍晚,广州突然降温。但在冼村附近一家酒店平台上,却是一副热气腾腾的场面。35岁的导演陈伯坚盯着眼前的摄像机。在他的对面,一个衣着单薄的男演员,正坐在平台的边缘,眉头紧皱,拿着一瓶啤酒做独饮状。

 

  他们正在拍摄一部名叫《灰机灰机》的戏。这是最后一场。"OK了",一个多小时后,当陈伯坚终于说出这个词时,周围的十几个工作人员和演员都欢呼起来。

 

  陈伯坚拍摄的正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微电影"。微电影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六年前开始兴盛的网络恶搞视频,如胡戈在2006年炮制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及其后的《春运帝国》等,那是一个只赚眼球不赚钱的狂欢时代。

 

  但近两年来,从恶搞视频演化来的微电影,终于成为诸多新媒体以及传统影视机构着力发展的一项细分内容,也为陈伯坚这样从未拍过电影的草根电影人提供了一个成长机会。企业的参与投资,则又为视频广告行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从自娱自乐到企业敲门

 

  2006年这一年,除了当时32岁的武汉人胡戈在炮制恶搞视频外,还有一个"筷子兄弟"组合,几乎于同时推出了音乐微电影《男艺妓回忆录》、《祝福你,亲爱的》。这个组合的两个成员是1980年出生的广告导演肖央和比自己大11岁的商演音乐策划人王太利。

 

  这些视频赢得了无数的点击率。但它们却并没有为创作者带来实际好处。

 

  胡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当时一方面是因为视频网站才刚开始发展,市场还处于接纳阶段;另一方面,盗版猖獗,网友们上网就能看到许多制作成本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大制作,他们的原创作品很快就被埋没,根本就没有机会盈利。

 

  在此后的两年间,胡戈靠着东拉一点、西拉一点的赞助,虽然也拍完了两个新片,《007大战猪肉王子》和《007大战黑衣人》,但他仍然需要依靠自己的老本行——音乐网站的广告收入来维持生活。那段时间,他甚至一度搞起了速度轮滑,成了半专业级的高手。

 

  而"筷子兄弟"在拍完两个片子后也已解散。肖央忙着拍他的广告片,王太利依然做着他的小生意。

 

老男孩Old Boy(2010)剧照 #11

《老男孩》使筷子兄弟一举成名

 

  但就在两年之后,转机来了。2009年9月,以搜狐、激动网、优朋普乐为发起人的中国反视频盗版联盟,起诉优酷网的盗版侵权行为,并索赔人民币5000万元到1亿元。差不多同一时间,广电总局下令严厉打击视频网站盗版行为。同一年,版权价格也不断飙升,视频网站购买一部热门电视剧的最新价码是每集4万元,而仅仅一年多前,这个数字还只是4000元。

 

  与此同时,随着3G网络的日益完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也越来越热。上微博,看视频已经成了很多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据CNNIC统计,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达3.01亿,几乎占到网民总数的2/3。在新浪微博中,日均视频播放量高达6000万次,几乎是日均微博发布数的一半。

 

  社交媒体的发达,为微视频的传播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快捷和便利,从中看到实时效果的企业开始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将大量的广告投入其中,一个"微视频"市场由此诞生。至此,"胡戈们"——那些有心拍电影,却无法打进院线的草根导演们——的机会才算真正到来。

 

  2010年初,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共同推出了"11度青春系列电影"项目,筷子兄弟凭借《老男孩》一举成名。

 

  《老男孩》的成功,让许多投资人找上门来。其中,尤以广告客户为多。据肖央介绍,那时他经常同时操作两三个广告片,常常是这边刚签完约,马上就要飞到那边去开工。

 

  而沉寂了几年的胡戈也火了起来。先是阿里巴巴敲开了他的家门,随后,七喜、家安空气清新剂、威猛洁厕炮、和路雪绿舌头、网易、腾讯等一个接一个的大客户都排着队找来。2012年1月,为了承接广告,胡戈还专门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巨雷文化传播公司。

 

  微电影投资潮来了

 

  2011年底,陈伯坚拿着自己写的一个剧本,找到了汕头的一个名为"美嘉欣"的玩具企业,希望对方投资。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此前一直在拍广告。

 

  "美嘉欣"是一个创建于30年前的珠三角玩具企业,最近两年来,受严峻的外贸形势影响,正打算开拓内销市场。而子承父业的新老板刚好又是位80后,喜欢上网,对陈伯坚所说的微电影颇为熟悉,两人一拍即合。随后,美嘉欣投资近30万,陈伯坚则自组剧组,开始真刀真枪地拍摄。

 

  美嘉欣的投资热情,多少受到了一些先行者的激励。桔子酒店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例——凭借着12部微电影的推出,桔子酒店去年客房入住率直逼100%,为创立四年来最佳成绩。

 

姜文也参与了一部叫《看球记》的微电影

 

  据桔子酒店集团市场总监陈中介绍,2010年底,公司在全国已经建立18家分店,他们没有投放任何广告,而是仿照正在热播的《让子弹飞》,推出了一部诠释酒店品牌的微电影《让火车叫》。整部片子只有4分51秒,但在一个粉丝量较大的朋友的微博上首发后,效果却出奇地好,一个星期内播放量达40万,转发量超过1万次。

 

  尝到甜头的桔子酒店决定加大投入。2011年初,他们开始筹拍"桔子水晶星座电影系列",到5月份,12部讲述不同星座男特征的微电影开始以每周一部的速度在微博、门户和视频网站上同步播出,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个系列同样引来了网友们的热捧,片中桔子酒店的搜索引擎指数以每天几千的速度增长,12部电影首发完成后,桔子酒店的官方微博粉丝数就突破了10万人。让他们更为惊喜的是,这种关注直接兑现成了生产力——一些网友在土豆上看完《星座男》,随后出差就到桔子酒店办理了入住手续。

 

  据陈中透露,尝到微电影魅力的桔子酒店目前已经将广告的重心放到了微电影上,今年将计划继续推出"星座女"系列,而且准备在微博上公开招募演员,进行更深入的营销。

 

  与桔子酒店一样,不少传统型企业也在尝试利用这一新的传播方式。就连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运用微电影这一新的营销手段进行旅游营销。如四川拍摄的《爱在四川——美食篇》、张家界盛美达度假酒店拍摄的《超人音乐急诊室》等。

 

 下一页

视频网站新卖点&被广告的微电影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