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岁末喜剧片大热:喜剧电影要找准'穴位'


《人再囧途之泰囧》海报

 

  根据院线数据估算,12月24日平安夜过后,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累计已经达到7亿元,同时,上映不到10天的《十二生肖》票房也累计近2.5亿元,这两部不同类型的喜剧电影,在2012的岁末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也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喜剧电影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什么才是好的喜剧片?中国喜剧片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岁末,业界就这些话题展开了探讨。


  喜剧片要有自己的世界观
 

  从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系列,到去年取得了市场成功的《失恋33天》,再到今年票房一路高企的《泰囧》,尽管目前我国喜剧片的数量并不丰富,但这些取得市场成功的喜剧片既扎根现实生活,还表达了爱与亲情等主流情感,在给观众带去欢笑的同时,也送去一份温情。喜剧片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温暖的情感表达和切合当下的主流价值表述,成为受市场欢迎也受业界重视的电影类型。


  “喜剧电影是一种世界观的表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他认为好的喜剧片一定要有自己的世界观,而不仅仅是一个拼凑出来的喜剧桥段。一部好电影的创作者首先得有关于世界的体系观察、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以及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从现在的一些喜剧片看,大多数都是东拼西凑,但这并不说明我们的喜剧片一直如此。从《甲方乙方》《天下无贼》,冯小刚的喜剧贺岁片一直让人印象深刻。这和他电影中体现乐观、积极和善良的世界观不无关系,他的影片体现着一个电影人对时代的观察。


  港式喜剧的“北上症候”


  在当下的电影市场,除了《泰囧》这样的优秀内地喜剧片,不可忽略的是,香港电影人正在逐渐北上,参与内地电影市场的竞争。


  无论是从投资主体、创作者,或是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当下的喜剧电影已经进入到两岸三地的整合时代。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认为,目前的喜剧电影是两岸三地电影人的合作场,在很多小成本喜剧电影中,三方的合作非常密切,内地演员跟港台演员的对手戏,就在一些小成本喜剧电影里展开。


  自从《八星报喜》等一些合拍电影在票房和口碑遭遇滑铁卢之后,似乎香港电影人参与的喜剧电影在内地市场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甚至有媒体发出“合拍片烂片多”的声音。究其原因,是因为香港人的思维方式比较西方化,对他们来讲看电影主要是娱乐,但是很多内地观众仍然认为,即使娱乐片也要做到寓教于乐,娱乐同时还讲点道理。这导致电影创作中出现一个很大的矛盾,即一方面追求经济回报,一方面放不下对电影的思想要求,所以处于两难的境地,这在喜剧电影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一方做出妥协,同时还要接地气。


  目前,两岸三地的电影整合面临着一种文化分裂:以香港和部分台湾喜剧电影为代表,从小人物视角出发,在传统喜剧的世界观下创造大量喜剧电影,但是对于内地来说这种传统曾经失落,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建立。当前的中国电影更多倾向于从后现代的欧美喜剧中寻求全新的叙事方法。


  在尹鸿看来,这两种方向不能合流。他说,香港的小市民电影在聚焦小市民题材之外,还在表达喜剧电影自身的世界观。喜剧电影天生具有一种平民气质,以及自由生长和发展的能力,对于当下中国喜剧电影来说,需要从香港喜剧电影里找到这样一种能力,把它放大到两岸三地的电影合作和整合之中,发展出一种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文化整合力、更具有喜剧精神和意识的中国电影。


  喜剧是一种针灸的艺术


  “喜剧电影是一种针灸的艺术,抓社会热点就跟找穴位一样,穴位找准了,针一下去就浑身发麻,穴位找不准,扎得浑身是眼儿也没有用,除了疼就没有别感觉。”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著名演员黄宏认为,喜剧一定要“干扰”社会,要抓住社会的热点。


  与此同时,在《泰囧》、《十二生肖》等高票房喜剧电影依然较少的当下,社会应该对当下的喜剧电影更加宽容。按照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的说法,现在喜剧正处在一个新生或者是重生的阶段,过于严肃认真就会扼杀现在喜剧很好的发展势头。


  虽然我们的喜剧电影创作从目前来说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同质化和泛娱乐化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在电影类型化竞争的市场现实面前,喜剧电影仍然强有力地吸引着制片方和投资方、喜剧电影的口碑和票房也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透露,广电总局正积极考虑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对电影的宏观调控力度,为优秀喜剧影片的的推出创造良好环境,扩大喜剧电影的生存空间。还要鼓励成功的喜剧电影形成系列创作,稳定并扩大现有的观众市场,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喜剧电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