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到家》荧屏逆袭银幕 到底是谁不懂电影?


《快乐到家》表面上是8个月成章之作,

实际上却是《快乐大本营》15年电视资源的累积所致

 

  《泰囧》热度刚消,"宗师"笔仗尚热,2013年第一匹票房"黑马"落到了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衍生电影《快乐到家》的头上。上映首周末即与《一代宗师》并驾齐驱,上周在"007"强势压顶之下,不减热度,总票房已过1.2亿元。而与票房高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快乐到家》开出的口碑探底,不少网友吐槽该片为"一星标杆",诸如"看片是浪费生命"、"扔到回收站,回收站都鄙视"这样言辞尖刻的评论层出不穷。

 

  高票房、低口碑,这一桩荧屏逆袭银幕的实例特点鲜明。有资深媒体人感慨,懂电影的挣不到钱,不懂电影的全扎到钱了。可到底是谁不懂电影?

 

  一边粉丝热捧,一边网友冷嘲

 

  筹备两个月、拍摄三个月、后期两个多月,前后近八个月制作完成的《快乐到家》是一部标准的贺岁定制片。主演阵容除了一条宠物狗之外,湖南卫视"快乐家族"的五位主持人基本为本色出演,互动关系也照搬荧屏,谢娜在片中干脆就叫"坡姐"。作为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开播15周年的纪念之作,电视小荧屏的宣传为电影上映造足声势,数量庞大的节目粉丝更成为观众基本盘。

 

  与粉丝热捧不同,一些普通网友对于电影的评价极低,反映在观影网站上十分直观,评分在"一星"徘徊,首页基本为差评。众网友送上"史上评分最低过亿影片"的封号,电视观众粉丝则鸣不平:"光看这几张人脸就开心,十多年的深厚感情岂是一张电影票可以衡量? "

 

  骂的人不掏钱,有人掏就行?

 

  影片高票房低口碑,导演傅华阳坦言很郁闷:"媒体对于《快乐到家》的评价大多是'质量差票房高',有人问我对网站上的低分和口碑这么差有什么看法,我的回答是,那些打低分的人是谁?我有300万观影观众,怎么不去看看他们的微博?他们的口口相传就是这部片子的票房推动力。 "

 

  院线人士分析,除了电视粉丝观众,《快乐到家》的上映时机也把握得相当正确,《一代宗师》上了一周,"007"还未接上,原定18日上映的《快乐到家》提前至15日上映,恰好捡了一个小空档。 《快乐到家》出品人苏志鸿则强调,影片针对性强是关键,我们就是 "拍给观众看","针对他们拍,所以他们看了就喜欢"。

 

  黑马长红,既懂电影也懂市场

 

  导演和出品人口中说的 "观众"为何? 《快乐大本营》微博粉丝近500万,扣去一

些水分,就是傅华阳所称的"300万观影观众"。电影是针对这部分观众拍的,果真取得了不俗票房。在银幕数扩大的基础上,商业电影市场的分众观众群已越来越明显。有人不平一些高票房电影"根本不像电影",但一些自认"懂电影"的人显然还不够懂电影市场和观众。

 

  挣钱不易扎钱易?业内人士认为,《快乐到家》表面上看是8个月成章之作,实际上是《快乐大本营》15年电视资源的累积所致。从这个产出比来说,荧屏逆袭银幕,"逆"得也不容易。影视产业的壮大为商业电影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成功的类型样式,但若不在内容和质量上进一步打磨,资源转换没有增长徒有消耗,"黑马"黑得一时,难以长红。 《快乐到家》让网友乐不起来,恐怕也是对"懂电影、懂市场、懂观众"的佳作缺失的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