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电影节尴尬:豪华评委阵容 寡淡参展影片

第70届威尼斯电影即将开幕

 

  即将迎来七十华诞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将于当地时间8月28日揭幕。从早先公布的20部竞赛单元片单来看,今年的金狮奖角逐缺乏足够分量,重量级大师和影片的缺失,令宫崎骏的新片《起风了》在名单中尤为显眼,可这部影片已在日本本土上映,并非三大电影节所真正倚重的“世界首映”,声势上已打了折扣。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威尼斯片单的“尴尬”并非最近两年才遭遇的事儿。它8月底9月初的举办时间总是有些憋屈:晚于戛纳电影节,丧失了一部分世界上最优秀影片的“首映”争夺权;又几乎重叠于多伦多电影节,后者已是世界公认的电影交易大市场和奥斯卡目标片的北美颁奖季首站,盯准北美市场的大片几乎都会来此展映。

 

  于是,一些热门影片宁愿选择多伦多而放弃了威尼斯,比如今年的《铁路人》妮可·基德曼科林·费斯主演)、《八月:奥色治郡》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等,令威尼斯70岁的贺单更加捉襟见肘。

 

美国片抢镜

 

  早在马克·穆勒年代,威尼斯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颓势,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在竞赛单元中增加好莱坞大明星以及具有娱乐效果的大片。“它们就像蛋黄酱,油而不腻”,马克·穆勒虽如此解释,却被批评者攻击称,这会令威尼斯的艺术色彩蒙上一层娱乐的灰垢。

 

  阿尔伯托·巴巴拉去年上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之后,开始慢慢矫正马克·穆勒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减少竞赛单元的噱头,增加艺术片的质量等。他也引入一些举措,比如增设电影交易市场等,不过收效甚微。

 

  上个月,就在威尼斯电影节公布竞赛单元名单的前两天,多伦多电影节抢先公布了首批展映影片名单。70部华丽大片一出,从奥斯卡帝后的阵容上已经直接“秒杀”对手。作为回应,阿尔伯托·巴巴拉不得已又祭出了“好莱坞”的大旗。

 

  威尼斯电影节随后公布,阿方索·卡隆导演的科幻片《地心引力》将成为今年的开幕影片,这也是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第一部3D开幕片。该片由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出品,讲述两位宇航员突遇卫星爆炸的故事,颇似“太空版的《荒岛余生》”,极富娱乐精神。该片的导演阿方索曾执导《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奥斯卡影帝影后乔治·克鲁尼和桑德拉·布洛克则领衔主演,是一张可以聚焦媒体眼球的放心牌。

 

  可以肯定的是,这么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片绝对与“金狮”的品味绝缘。而《地心引力》也颇为自知地在参加完首映后,立即从欧洲奔赴北美,继续多伦多的宣传之行,行程着实辛苦。

 

  除了拉大旗壮声势的开幕片,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名单的确如预料般“实力不济”。6部美国片榜上有名,特瑞·吉列姆《零点定理》与乔纳森·克雷泽《皮囊之下》被视作大热之选,分别由马特·达蒙和斯嘉丽·约翰逊出演。而聚焦肯尼迪刺杀案的《帕克兰医院》则起用青春片小生扎克·埃夫隆,他们皆为威尼斯寄予厚望的星光。

 

纪录片抢眼

 

  但增设好莱坞的噱头,并不意味着阿尔伯托·巴巴拉对革新方向的全盘否定。主竞赛单元的格局依然是艺术片和先锋影像为主。即使像《零点定理》这样聚集了马特·达蒙、蒂尔达·斯文顿、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等明星加盟的影片,走的也是奇幻黑色幽默的小众路线。故事发生在一个“奥威尔式”受严格统治而失去人性的社会,“管理层”为了监视人民控制思想,将眼线散布在生活、工作场所,甚至网络上。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扮演的计算机天才试图发现人类存在的原因,“管理层”却极力阻挠他的计划,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反乌托邦电影。

 

  而自导、自演竞赛影片《神之子》的好莱坞“才俊”詹姆斯·弗兰科虽然贵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却已经在国际影展的参赛上小有资历,并不依赖“星光”入围。他年初凭《SM片场实录》与《失调》入围柏林全景单元,5月又以《我弥留之际》入围戛纳一种关注。而《神之子》改编自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讲述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人离群索居的故事,从文本上看很适合演员的即兴发挥。

 

  此外,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还破天荒地同时收入两部纪录片,这在三大电影节都是难得一见的状况,也表明了阿尔伯托·巴巴拉的个人喜好。拍摄过《细细的蓝线》、《时间简史》的美国纪录片大导演埃罗尔·莫里斯即将带来新作《不知为知之:拉姆斯菲尔德的生活与生命》(The Unknown Known: The Life and Times of Donald Rumsfeld)。

 

  这是关于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影片,展示他从上世纪60年代早期担任国会议员到决策攻打伊拉克期间的经历,也是对美国外交史的一次回顾,所用资料非常庞大。而意大利纪录片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则带来了他从影20年以来拍摄的第四部纪录片,也是第一次参加金狮奖角逐的《大环行路》

 

  华语片方面,中国台湾导演蔡明亮新作《郊游》入围,打破了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华语参赛片为零的尴尬。由于马克·穆勒与中国的特殊情缘,在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华语片处处受其青睐,甚至一些商业味道过重的片子,比如《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也曾获准跨入竞赛单元的门槛。在阿尔伯托·巴巴拉“回归艺术”改革之后,华语片逐渐失势。

 

  此番蔡明亮带来新作《郊游》,距上一部剧情片《脸》已有四年光阴。所不同的是,近年来蔡明亮玩起了实验性极强的电影,摒弃了传统叙事的方式,慢慢将主流观众隔离出电影节。但这部以一家人出外郊游,借此探讨人与城市关系的影片却脉络清晰,有一些蔡明亮早期电影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片单有些平淡,但评委会阵容却堪称重量级,评审团主席将由曾执导过《末代皇帝》、《戏梦巴黎》的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担任。而中国导演姜文获贝托鲁奇钦点,成为评审团中的一员。他的导演处女作,曾在19年前擒下威尼斯影帝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入围“威尼斯大师经典”单元,以修复版形式做特别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