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届青年电影展入围片揭晓 入围影片形态丰富 新鲜面孔表现抢眼

青年电影单元入围名单

   2015年6月13日,第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入围名单终于尘埃落定,最终在1117部影片中,67部影片突围,其中学生电影竞赛单元入围29部,青年电影竞赛单元入围38部。据悉,此次入围影片首映占比达到了80%。

 

入围影片体现电影多样性


  从入围影片的总体情况来看,FIRST延续了一贯的多样性取向,对艺术/作者电影、类型/商业电影等不同维度的电影形态都秉持着包容态度,让创作导向不同的导演都能找到表达的落脚点。


  曾经参与编剧《闯入者》王小帅导演)的李非,其导演处女作《命运速递》王一淳导演处女作《黑处有什么》皆是世界首映,两部影片对类型化叙事的尝试获得初审一致认可。据影展组委会介绍,《黑处有什么》目前面临后期制作资金问题,尚未完全成片,对此可能对影片展映及推广造成阻碍,组委会表示将竭力促成导演完成后期工作。曾凭借纪录片《浩然是谁》、《路上》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的导演杨弋枢,此次带来了剧情片处女作《一个夏天》,以冷静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女人的生命境遇,获得入围。


  与类型片不同的是,《那片湖水》因冷峻实验风格的影像语言引发了争论,某初审认为影片的表现手法与中国现实状况是脱节的,而另一种观点却认为《那》一片深入刻画了影片表现群体的真实心灵,最终影片还是凭借艺术语言的独特获得入围。放眼国际影片入围部分,劳拉·比斯普瑞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处女之誓》以其对女性性别意识觉醒与身份寻找的探讨,给人带来沉静而震撼的观影体验与精神力量;前不久斩获第65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影片的墨西哥电影《六百英里》也强势入围。


纪录片质量较高,深度探讨社会议题、挖掘个体生存状态


学生电影电影入围名单

  由于参赛纪录片质量普遍较高,纪录片是今年竞争比较激烈的部分,不管是对社会议题的深度探讨,还是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挖掘,都呈现出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学生单元入围影片、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马倩雯的作品《活着》激发了初审评委对于纪录片评价标准的讨论,比如纪录片的评价如何在电影本体与题材之间寻找平衡。《活着》通过表现尿毒症患者及其家庭群像来折射器官移植问题,赢得了认可。许儒安的作品《我们的家园,不卖》则探讨了台湾土地征收问题和对土地的情感、顾晓刚导演的《种植人生》通过一家人回归田园生活的人生步履,对农村的种植观念做了深度探讨。而吴建新的《九叔》则通过影片人物的追述,展现了社会管理的灰色地带,挖掘社会问题的根源。


  除此之外,亦有众多观察社会边缘人群的优秀纪录片入围,其共性是摒弃了猎奇心理,表现视角客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朱宇的作品《月伴》对吸毒者的表现较为新颖,以近距离的聆听,客观展示了个体经历,让观者从不同角度对毒品和吸毒人群进行认知。而青年单元入围纪录片、张国栋的《小喇嘛的春节》也没有攫取宗教的噱头,而是通过小喇嘛的个体视角展示了生活的智慧。

 

短片类型与涉及题材增加,相同题材间的比较竞争成为亮点


  与往年相同,短片入围依然是争论比较激烈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相同题材之间的比较竞争成为一大特点。在同类型的三屏实验片中,《往川》对工业没落和人的关系表达更为清晰,评价较高。相似的毛毡动画《种》和《盛开》,则双双入围。这为青年导演们提供了一种创作内省的契机。


  另,今年FIRST青年电影展短片部分出现了往年所缺少的影片类型和题材。中国戏曲学院李宇平导演的剧情片《亚力坤》从新疆儿童的视角简单直白地描摹人性,于观者心有善意,某初审表示这是一部鲜见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同样来自中国戏曲学院学生马思浓的同性恋题材短片《一八九五公里》也获得入围。来自NYU电影学院和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的华人学生作品《兔子先生》《Triangle》,更是国内短片创作中所缺乏的科幻类型,影片在软科幻的外壳下对伦理关系进行了探讨。而中国美术学院张林的短片《鱼》,被认为已达到国际水准。


  据悉, 主竞赛67部入围影片已送至复审评委手中,7位复审将于6月28日决定最终的提名影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