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卖座电影互相'水土不服'? 两岸卖座电影为何互相'水土不服'?

       时光网特稿 台湾年度票房奇迹《我的少女时代》11月19日在大陆上映,仅用了4天时间就轻松过亿,而这还远远不是这匹实力黑马的终点线。在一些台湾人眼里,这是本土电影复苏的又一个希望;在大陆人的眼里,台湾电影再次以青春片为切口,在大陆市场寻到了情绪对接。

       不过,这个票房“奇迹”在台湾充满着偶然性,规律和分析无非是后来人的逆推论,看似头头是道,却无法套用于下一次的成功。大部分的时候,这些“奇迹”电影依次漂洋过海登“陆”,却在文化和体制的隔阂下,节节败退。

       台湾电影大陆市场不卖座的魔咒曾出现在《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等“爱台湾精神”电影上。同为青春片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台卖座4.6亿新台币,在大陆拿到7600万人民币算是特例。

       回过头,看看大陆电影在台湾上映的票房成绩,也许就不太敢对台湾电影冷嘲热讽,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人民币的票房都是家常便饭。虽然,台湾地区2300万人口的规模(约大陆人口的1/60)、好莱坞大片碾压式的优势,让大陆电影在台湾不可能轻易取得成功,但创造了大陆票房纪录且口碑尚佳的《让子弹飞》《泰囧》在台湾票房只有几十万,也实在低得可怕。

       台湾本土电影在大陆起码票房过亿,而大陆电影在台湾这些年一直没有太多成功案例。面儿上看,“大华语圈”口号叫得响亮,但落实到电影产业的互通上,却没那么好看。以电影为代表的两岸文化融合更是路漫漫,有地缘、文化的差异,有审查干预和盗版搅和,更有潜在政治氛围的影响。

       在金马奖颁奖前后,时光网记者也在台湾拜访了多位台湾学者、资深制片人、导演及影院经理,通过他们的在地视角来解读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之间互相“水土不服”的根源,我们也试图展望,在大陆市场膨胀发展的当下,陷入“已死”命题的台湾电影,是否能在新的土壤里找到下一波的机会?

台湾卖座电影大陆票房(均以人民币统计)

电影

台湾票房

大陆票房

我的少女时代

8000万

1.5亿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9200万

7600万

大囍临门

4000万

777万

听说

600万

244万

等一个人咖啡

4000万

1066万

逆光飞翔

1400万

889万

杀手欧阳盆栽

1000万

589万

赛德克巴莱

1.6亿

1663万

海角七号

1.1亿

2065万 

鸡排英雄

2500万

129万

翻滚吧!阿信

1亿

620万

1.06亿

1.4亿

天台爱情

400万

1.19亿


大陆卖座电影台湾票房(均以人民币统计)

电影

大陆票房

台湾票房

让子弹飞

6.4亿

20万

泰囧

12.6亿

2万

最爱

5000万

4万

被偷走的那五年

1.5亿

1760万

画皮2

7亿

1000万

唐山大地震

6.5亿

360万

杜拉拉升职记

1.2亿

1600万

中国合伙人

5.23亿

75万

致青春

7亿

100万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2.8亿

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