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儿集体尝鲜电影新技术 谁才会是行业主流引领者

  最近这段时间的电影圈,谈论最多的应该就是新技术对于电影创新的影响,而最近即将上映或已经上映的几部影片都不约而同的实现了技术突破。

 

  李安导演一向以叙事见长,在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大胆地采用120帧/4K/3D的全新格式,不仅拍摄技术难,全球只有五家能满足放映要求的高标准也难倒了无数影院。年底上映的张艺谋新作《长城》也传出有望在后期制作时加入时下流行的VR技术。而冯小刚在新片《我不是潘金莲》里采用了具有浓厚中国味道的圆形画幅也颇具开创意义。

 

  三位大导儿不约而同地在新技术方面进行了试水和突破,但到底谁才会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呢?先让我们分析比较下三位导演电影新技术的各自优势。


李安首尝120帧/4K,做会讲故事的技术派


  自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强势推动3D电影技术后,全球电影院的3D荧幕数急剧增加,似乎整个电影圈对于新技术的尝试开始有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其中,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电影人对于电影工业改革的热忱,希望能够给观众带来更直观、全面、细致的观影体验。



  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120帧/4K/3D的全新格式,120帧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比较下,普通电影的标准桢数是24帧,《霍比特人2》当时采用了48帧,还在筹划阶段的《阿凡达2》预计采用60帧。单从帧数上来讲李安的120帧确实很大胆。相较于120 帧,人们明显更加熟悉4K。长宽两倍甚至更多于常见 2K 分辨率,让画面面积变身 4 倍。


  这在同样大小荧幕上换来了更加细腻的画面效果,人物脸部毛孔、痘痘、细微表情变化甚至连整容后遗症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所有演员全部素颜上镜。作为一个以叙事见长的导演,这次专注于技术,也不免会让人担心会不会喧宾夺主,但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可以看出李安不仅对新技术前景十分看好,也展示出引领电影工业潮流的野心。


张艺谋涉猎VR,冯小刚不顾反对用圆形画幅



  最近张艺谋不仅仅因为新片《长城》即将上映而成为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他创业做VR也是吸引了众人目光。


  作为当红齐天集团及SoReal品牌的联合创始人,“国师”张艺谋正式向着VR产业迈进,并且新片《长城》也会有相关的VR技术应用。尽管目前VR行业都处于起步阶段,但整个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未来两三年是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在2017年到2018年完全可以呈爆发式的增长,到2020年VR/AR技术的成熟将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感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张艺谋这次未雨绸缪, 将VR技术从成长初期带入电影,如果成功的话将会给电影带来巨大的改变。

    

  对于VR与电影的结合,有一种看法是,如果VR技术能够与电影很好地融合并成熟,今后电影院将会消失。不过,这也仅仅是一种预测,进电影院观看电影的社交属性,究竟会不会因为VR而削弱,还要看若干年之后人们的社交模式有什么样的改变。VR技术的运用,不仅对观影的方式进行了改变,对于电影的拍摄模式也会进行颠覆。VR电影的拍摄,是360度环绕拍摄,所以片场除了演员之外,不能出现其他工作人员,否则会发生穿帮。就目前看来,VR技术还有很长路要走,今后到底会对电影产业产生多大影响,还是未知数。



  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凭借画幅的运用走了与众不同的道路,虽然之前也有国外影片运用过圆形画幅,但中国观众对于圆形画幅还是很陌生的。冯小刚也是因为国外影片成功运用圆形画幅才起了玩儿心。此前他在首映礼上直言,对于圆形画幅,遭到几乎所有人反对,但他还是任性地坚持下来。昨天《我不是潘金莲》正式上映,首日票房7350万,第二天破亿,三天两亿,似乎观众对于这样的尝试接受度还是不错的。 

 

  大导儿扎堆尝试新技术,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有人担心新技术会使主创将更多精力放在追求视觉神经方面的新鲜与刺激,从而降低了对故事的打磨。但无论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电影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从最初的杂耍、皮影戏,到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和电影放映机,到如今各种眼花缭乱、新奇刺激的技术革新,每一个时代,电影总会有适应那个时代的技术作为支撑。

 

  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影从被发明出来之后,始终是关注生活、关注人类情感的,技术的推动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但无论如何发展升级,技术始终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期待电影产业能够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带给大家更多新的体验,但归根结底它还是要关注人性,关注人与人的交流,这样才足以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