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游'盗播量达10亿,HBO伤透脑筋 美国电影协会'好莱坞电影大师班'落幕



   4月17日,由美国电影协会、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携手主办的“好莱坞电影大师班”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二层报告厅隆重举行。


  今年的大师班论坛以“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助力中国新生代导演崛起”及“探索艺术电影的发行之路”为议题,围绕新生代导演和人才交流计划、电影工业化体系和艺术电影的市场及发行放映机制等话题,邀请来自国内外电影行业资深人士进行深入探讨。


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是好莱坞与中国电影互相学习的平台


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论坛嘉宾:派拉蒙影业中国区总经理尹艾、导演田羽生、派拉蒙影业执行副总裁、副总法律顾问Scott Martin、导演郭帆、导演李骏、导演姚婷婷、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冯伟

  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是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和美国电影协会于2013年共同发起、派拉蒙影业承办的增进中美两国电影产业间合作的一项交流计划。


  最初由中方每年选派5位年度优秀导演,到派拉蒙影业进行一周的观摩学习和业务交流,派拉蒙影业选派公司高管和好莱坞经验丰富的电影编导、制片人等一线电影人参与互动。


  几年来,参加派拉蒙交流计划的中国导演包括乌尔善薛晓路张一白张猛郭帆陈思成肖央宁浩路阳徐峥管虎李玉大鹏韩延李杨、闫非、彭大魔、姚婷婷、李骏、张末、程耳、谢东燊、田羽生等。


论坛嘉宾合影

  第一场论坛由派拉蒙影业中国区总经理尹艾主持,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冯伟、派拉蒙影业执行副总裁、副总法律顾问Scott Martin、派拉蒙中美人才交流计划的亲历者:郭帆李骏田羽生姚婷婷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


  Scott Martin认为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不仅仅是项目上的合作,更多的是两国电影人之间的想法交换和思想交流,“我觉得对于这个交流计划最重要的一点是交流,我们在拍摄电影或者制作电影过程中需要新的概念,新的声音,也需要新的角度。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计划,能够看到更多的中国电影人的电影,以及他们的角度和想法。”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分享说当时去好莱坞,不仅学到了电影的全流程,他还有非常强烈的感受,他感叹“我们在修自行车的时候,人家汽车已经开出去很远了”,他说跟他同期去的包括宁浩、路阳、陈思诚导演回来都干了相同的事,呈现的作品都对中国电影工业化进行了积极探索。


  《谁的青春不迷茫》导演姚婷婷分享了一个细节。在好莱坞的后期回音和声音制作中,声音的层次和细节比国内要精细得多,“国内的声音效果只要求听得出是风声、雨声就OK了,而好莱坞要求每一个声音的远近、大小等细节,这是整体观念意识的问题,每个工种都有精细化的标准,这是好莱坞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


《流浪地球》“编年史”花8个月 只为更接近《星际穿越》


中国电影工业化制作对话嘉宾:《巨齿鲨》联合制片人戢二卫、《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流浪地球》概念设计总监张勃

  《流浪地球》不仅揭开了中国电影新篇章,也为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上午由《巨齿鲨》联合制片人戢二卫主持的另一场对话中,导演郭帆和《流浪地球》概念设计总监张勃就“从电影《流浪地球》看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制作”话题展开对话。


  硬科幻影片需要符合科学逻辑,更需要标准合理的项目管理与专业完善的后期支持,这对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尚不完善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是巨大挑战。


  回顾《流浪地球》的创作过程,郭帆认为工业化在中国落地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还是在于观念和文化层面。“为什么我们的科幻电影不好?其实不是特效不好,而是没有形成根植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的文化根基。”郭帆表示,工业化制作中的管理、工具、流程设计、时间规划等都可以慢慢摸索,唯独观念非一时半会就能培养出来。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流浪地球》概念设计总监张勃分享影片制作幕后故事

  张勃透露,他负责的概念设计贯穿了影片创作的前中期,创作了800多张概念图。据介绍,《流浪地球》概念设计组大概有30多人,概念设计在项目前期就进入了,整个过程中是贯穿首尾的。


  张勃介绍说,前期的概念设计主要包括key art、道具、角色和环境等部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寻求具体的制作方案,这与美术老师的方向不同,概念设计最重要的是配合导演和编剧的内容创作,通过图像的方式,找到影片的基调和世界观。”


  此前根据媒体报道,《流浪地球》用了8个月的时间去编写世界观,还撰写了从1977年到2075年的编年史,郭帆表示“刘慈欣老师曾说好的科幻电影应该像纪录片一样。纵观好莱坞电影,真的拍得像纪录片一样的,可能《星际穿越》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