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儿·克罗:回归孟菲斯才是正经事

雪儿·克罗新专辑封面。
雪儿·克罗新专辑封面。

(文/赵南坊)从曾经的小学教师到现如今的九座“格莱美”大奖获得者,雪儿·克罗(Sheryl Crow)的歌手生涯没有太多的传奇色彩,只有一步步的脚印。这就像是个公司小职员单凭踏实努力一步步做到老总位置的故事,留给各位看客的只有由衷的佩服。四十八岁的雪儿大娘,即使坐到了乡村摇滚一姐的位置,仍旧是一副低调范儿,新专辑《100 Miles From Memphis》里她不声不响地就向自己的家乡来一番致敬,离孟菲斯一百英里远的地方,是她的出生地,密苏里。

关于成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辛勤劳作、披星戴月地捣鼓出来一个梯子,然后顺着梯子第一个爬上屋顶。到达屋顶后他一脚踢开梯子,对下面仰望他的人说:知道我是怎么上来的吗,我是飞上来的!有太多的成功者喜欢说“飞上来”的故事,也有太多希望成功的人喜欢听这类的故事,似乎不是飞上去的就不算真正的成功。但在雪儿·克罗身上,这成功的确不是飞出来的,而是一张张专辑积累出来的。2008年的专辑《Detours》是她描写“旅行”的篇章,外人以为她将开始讲述“飞”的故事,但到了今年的《100 Miles From Memphis》她却表露出“回归”的意味,向儿时的音乐致敬,R&B以及摩城之声,这类黑人音乐是她的音乐启蒙。白人唱黑人音乐的风潮几年前早就兴起,之前的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达菲(Duffy)将这个复古潮彻底掀起。此类年轻歌手将复古当作时尚,坊间对其盛赞不已,“格莱美”的大力追捧说明一切。而雪儿·克罗的追根溯源更有种深长的意味,向影响自己一生的音乐致敬。

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猫王”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成长在此,成名在此。1969年“猫王”曾发行专辑《From Elvis in Memphis》开宗明义地表达对孟菲斯的深爱之情,当时的孟菲斯有布鲁斯,有灵魂乐,这两者诠释了孟菲斯之音。所以雪儿·克罗理所应当地在《100 Miles From Memphis》里将这两种音乐融合,但这又并不是简单的怀旧,回家是为再次出发,往往跑得太快会错过很多风景,回头才能发现新的视野。虽然音乐上与之前的雪儿·克罗大不同,但音乐主题仍旧是典型的雪儿·克罗,阳光永远是她的最爱,《Summer Day》里的积极气息一如几年前的《Soak up the Sun》;寻找共鸣是她音乐永恒的主题,《Eye to Eye》里有初恋的感觉,还有老朋友的心照不宣。各种情愫的杂糅是雪儿·克罗音乐的一大特色,就像是经验丰富的长辈为晚辈讲述生活的各色滋味,其中总以一种滋味适合你。最能表达雪儿·克罗音乐哲学的一首歌是她在1994年的热门歌曲《All I Wanna Do》,“我想要的只是找些乐子!”她正是秉承这样玩乐的思想做音乐,出来的效果轻松有趣,《100 Miles From Memphis》里她与滚石乐队吉他手基思·理查兹(Keith Richards)以及贾斯汀·汀布莱克(Justin Timberlake)一起玩乐,老中青三代的聚会,大牌跟大牌之间的合作从来都会让人拍案叫好。专辑里特意收录一首翻唱作品,Jackson 5 组合在1970年的成名之作《I Want You Back》,雪儿·克罗略显稚嫩嗓音的演绎下似乎让人听到了曾经年轻,还是个黑娃娃的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天王”逝世之后几乎每位歌手都想办法向其致敬,雪儿·克罗的这个致敬,是对“天王”,也是对自己,当初她的歌手生涯正是从为迈克尔·杰克逊做伴唱歌手开始的。

有的人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是做明星的料,比如Lady Gaga;有的人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明星,比如雪儿·克罗。殊路同归,不同的明星有不同的受众,Lady Gaga吸引的人潮男潮女,雪儿·克罗的粉丝则偏向大龄化,《100 Miles From Memphis》是这位大龄文艺女青年的怀旧之声,文艺气息浓重,但不小资不做作,谁要想拿来装高雅那就大错特错。其中讲的也只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甚至是老生常谈的事情。小资从不屑于谈老掉牙的事情,因为这些一般都不精彩,但只有真正从平常事里体会出过精彩的歌手才能将这些唱出味道,比如雪儿·克罗。

其实,孟菲斯对于雪儿·克罗来说不仅仅是个地名,更是一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