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寻仇》:西恩·潘撑起大梁

(文/帼杰) 本届戛纳电影节,西恩·潘应该是最受关注的男演员。《生命之树》(虽然只出现了不到十分钟)、《为父寻仇》两部作品入围主竞赛单元,在戛纳影史上当属罕见。《为父寻仇》前期宣传打出西恩·潘片中惊艳造型,把焦点都聚集在了“坏小子”身上,没想到影片真的是西恩·潘独挑大梁,除了其精湛演技,片子几乎再无可取之处。

《为父寻仇》是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首部英文对白电影,据说是为西恩·潘量身打造。不知是不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先期限制,索伦蒂诺在这部片中完全失去了《大牌明星》时的尖锐。影片一方面要讲述父子关系,另一方面又想反思纳粹大屠杀、罪犯和幸存者的生存。事实上,我们除了看到一个老摇滚明星的迷茫与追寻,并不能体会到导演其他方面的设计。所谓“父子关系”,只能从夏安尼(西恩·潘)为了死去的父亲而去寻找当年虐待自己父亲的纳粹军官,以及与友人讨论父亲“爱不爱我”的过程中窥见一二。较精彩的部分是夏安尼寻找路上遇到的母子二人,小男孩请求和老摇滚明星同唱一曲,此时桌子上摆着男孩父亲的照片,一曲结束,男孩又小心的收起照片。这个细节并不明显,但却是导演对“父子关系”隐性的表达,水到渠成。可惜,全片并没有保持这种状态,更多的时候影片情节寓意含糊,意识流镜头语言没有架构在明确的思想之上,导演要表现的东西又太多,不但主题被遮在云雾里,无法深刻挖掘,也让整部电影节奏拖沓、不知所云。

好在还有西恩·潘张弛有序。虽然在影片中“坏小子”总是拿捏着嗓子慢条斯理的说话,但他的表情、身体语言已经自成张力:小丑般怪笑、吹头发的动作成为角色的外化情绪,不动生色的控制着表演节奏。至于海报宣传的西恩·潘新造型,笔者到觉得没什么“惊艳”,不过就是烈焰红唇,没有在视觉造型上出乎意料。而且,作为老朋客的夏安尼用浓妆将自己层层包裹,不肯示人的心理还可以理解,但影片最后经历了“寻找”,似乎重识人生真谛的夏安尼剃须理发重回清凉造型,则太过直白。心理的复杂过程,总不能简单到只剩下形象转变。

一部电影中,演员表现精彩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导演对影片的驾驭被演员表演凌驾于上,就是电影的失败。索伦蒂诺还是没有驾驭西恩·潘的能力,让影片沦为演员的陪衬。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让拥有两座“小金人”的西恩·潘再捧得他人生中第二个戛纳影帝桂冠。